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配製也是比較複雜的,不是將三件東西按比例簡單混合就完事了,也需要化合。對與掌握了現代化學的人,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好在楊秋池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學得是法醫和刑事物證檢驗,法醫中槍彈爆炸傷,刑事物證檢驗中槍彈、爆炸痕跡檢驗,都涉及到相關的槍械、爆炸物知識。而偏偏他又是一個喜歡看書同時也喜歡動手地人,早在大學地實驗室裡他就掌握了相關知識。

所以,這些東西難不倒他。

當然,所謂隔行如隔山,他也就掌握了與法醫和刑事技術鑑定相關的輕武器和炸藥方面地知識,對重武器,比如坦克、飛機,他就傻眼了,更別說原子彈、中子彈了。就算讓他造一輛汽車也造不出來,因為他不知道怎麼造發動機,而發電機就更不會了。

楊秋池製造炸彈和子彈的某些原料和製成的苦味酸等產品有毒,為了防止中毒,他採取了必要地防範措施。

接觸方面,手上戴他穿越時帶來的刀槍不入且不進水的長袖手套。

又佈置郭雪蓮用侗家蠟染布料製作一套帶頭套的連體防護服。這種侗家蠟染的布料比一般布料防水效能強得多,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他還讓人制作簡易防毒面具,用石灰與去砂粘土混合均勻,加水製成塊狀,陰乾、破碎、篩選後製得細小顆粒,浸放在皂角水中浸泡,然後取出陰乾。加上鋸木屑、棉花和棉絨。製得濾材。再根據臉型讓鐵匠打造一個帶細孔的濾毒罐,四周用棉絨密封,將濾材填充,就可以製得一個簡易防毒面具,對付原料中的有毒氣味已經足夠用。

至於防護眼鏡,古代沒有透明玻璃,當然只能選用水晶打磨,固定在銅製框架上,四周用棉絨密封。

現有原材料他都要用來製造炸彈,而新的原材料還沒有提煉出來,所以,楊秋池安排人幫自己製作防護用具之後,便開始繼續配置子彈的無煙火藥和底火雷汞,然後交給護衛裝填子彈。

這一晚,楊秋池熬了一個通宵,加上昨晚上連夜急行軍趕路,他已經兩個晚上沒有睡覺了,但是,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發起進攻,多造出一顆子彈,就多一份安全。所以,他繼續熬夜配置。實在困得不行,就趴在桌上打一會盹,醒了再接著幹。

柳若冰心疼他,讓他歇息一會,但楊秋池苦笑著搖頭,柳若冰也知道他夫君這工作對戰鬥勝利的決定性作用,只好由著他玩命幹。

當晚,武麒派出的高手回來了,雖然抓到了敵軍的哨兵,但並沒有能問出什麼有價值的訊息,也不知道敵軍下一步的打算。

那之後三四天,敵軍依舊原地紮營,既不進攻,也不撤走。不過,楊秋池和護衛們也利用這幾天時間,沒日沒夜拼命,已經制造出五千多發子彈了。

老鐵匠帶領一百來個鐵匠分工負責,除了製造彈殼、彈頭和底火銅帽之外,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老套筒和馬克沁的製造上。

相對比較簡單的老套筒毛瑟步槍用了四天時間,經過兩次修正便設計定型,透過了測試,完全合格,連續射擊數十發子彈後,槍管沒有炸裂跡象,射擊精度和射程也符合要求。楊秋池很高興,吩咐立即投產大量製造。

但是,馬克沁重機槍的仿製就沒這麼順利了,因為楊秋池也只是憑藉自己的記憶畫的圖紙,而馬克沁重機槍的機械結構本來就相當複雜,樣槍造出來後,幾次測試都沒有成功。連子彈都發射不了,直接炸膛。

老鐵匠也幫著琢磨,反覆修訂圖紙,一直過了五六天,樣槍倒是能發射子彈了,可打不了一會就卡殼,偶爾還會炸膛。製造出的樣槍還是沒能透過測試。看來問題主要在結構上。馬克沁重機槍的結構太複雜,而且現代社會已經根本看不見這種槍了,所以,楊秋池對這種槍沒有仔細研究過。

幾次測試失敗後,楊秋池不得不放下手裡的配置子彈的工作,專心修改圖紙。好在他對現代槍械結構很瞭解,根據現代槍械知識進行了一些合理修改,這才使情況有了好轉。

就在老黑頭根據楊秋池最新一稿設計圖重新制造樣槍的時候。敵軍突然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 )

第103章 狡猾的敵人

進攻是在黎明最黑暗的時候發起的!

最先,西面城樓上響起了敵軍進攻的號角警報。片刻,便聽到猛烈的爆炸聲在城樓響起,在炮聲中,從城外隱隱傳來喊殺之聲。

這時,楊秋池和柳若冰正在衙門的鐵匠鋪監督朝廷工匠局退休老鐵匠老黑頭製造那挺至關重要的馬克沁重機槍。

機槍還沒有製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