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9部分

,沒用儒家,所以後世儒家寫史,自然不會給秦皇好名聲。

而清代投降的儒家多了,史也是他們來書寫,自然不會把幹隆寫的多壞……不然他們投降給一個暴君,他們有什麼臉面?

這就是史,特別是宋以後的史,經過元朝和清朝兩代,文人的風骨已經存不了多少,導致史的真實走向已經完全湮滅在了時間的長河之中,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一點片斷,而且是被扭曲了的片斷。

扯遠了,咱們再拉回來。

現在號稱是華夏存世最龐大的《四庫全書》也不過收書三千八種,而《永樂大典》採擇和儲存的古代圖書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

《永樂大典》是大才子解縉總編的,全書2萬餘卷,11095冊,3。7億字。正本疑似存於明長陵,副本慘遭浩劫,多數毀於戰火,現在存世的有400餘冊共800餘卷,分散在世界各地。它儲存了了華夏十四世紀以前的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是一部類書,時六年編成,原名《文獻大成》,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收集有意義有價值的古典書籍入書。

不是咱在這裡批評通古斯野豬皮的後裔,清朝的那幾個比較出色的皇帝,真的是小家子氣。編一部《四庫全書》,還把其他無數珍貴的典籍都給燒掉了。就算是被評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不過是秉著家天下的態度,禁海之類,雖然自己本人學識算比較淵博,但實際上對治理國家沒什麼鳥用。

而永樂則不同,雖然也是家天下,但至少天子守國門,做的非常不錯。令人編寫《永樂大典》,收集書的時候,也沒把那些雜書給毀掉,對外來的文化兼收幷蓄,只可惜這部礦世奇書毀於戰火。即使是華夏國家圖書館收集的最多,也不過才兩百餘冊,佔總數的五十分之一!

而以《永樂大典》的實際價值,說其為國寶,一點也不意外!

《永樂大典》的其他部分哪裡去了呢?

這套曠世奇書原本是藏於皇家的。幹隆找人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允許借閱《永樂大典》。雖然按規定當時這書只能看不能帶出,但這是前朝遺物,一些文人、好書者想辦法把其中一部分帶出了皇宮,然後就散失掉了。

當然,最大的損失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因為《永樂大典》又厚又硬,侵略軍有的把它拿來構築工事,有的直接把它據為已有,然後……就現在這樣了。

所以,當彭教授等人鑑定出了這一箱子舊書是《永樂大典》的時候,才會激動的差點兒掉下淚來!

能夠意外的得到這麼多的《永樂大典》,怎麼可能不激動?

“是真的嗎?”這一回就連何東成也激動的站了起來,他走到臺前緊張的問道。

“初步鑑定,是真的!”彭教授還比較激動,他輕輕的拍了拍箱子,然後說道:“我們剛數過,一共是七十三冊,一百五十一卷,每卷五十頁,高約50厘米,寬30厘米,書頁採用雪白、厚實的樹皮紙,書衣用多層宣紙硬裱,以黃絹連腦包過,符合《永樂大典》的裝幀樣式。你看這裡,”彭教授指著一卷舊書的正面左上方說道:“這個書籤是黏在上面的,四個字‘永樂大典’,下面還有冊卷數,這完全符合永樂大典的特性。雖然目前還沒有用碳十四來檢測這舊書的年代,但我們幾個基本上確認,這一箱古籍,基本上就是《永樂大典》無誤!”

說著,彭教授忍不住小心翼翼的翻開一頁,指著上面的字說道:“看這字!這裡用朱、墨兩種顏色書寫,這裡面的畫都是人工繪製的,看著多漂亮,多美,多大氣!這是明朝普遍用的館閣體楷書,精麗工緻,完全可以當書法大家的作品來看待!這一輩子能看到這麼多的《永樂大典》迴歸,說實話,我真感覺是值了!”

監控室裡,林棟也是張大了嘴巴,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搞的這個關於名額的競拍,竟然能夠把《永樂大典》這種國寶級的珍貴典籍給引了出來!

林棟也只是意外了一下後,立刻透過話筒對何東成和張經理說道:“宣佈結果:這個唐斯巴託如果願意換取的話,他將得到一個名額!”

何東成聽到林棟的這句話,立刻對旁邊的唐斯巴託說道:“唐斯巴託先生,你願意用這箱書籍換取一個登月的名額嗎?”

唐斯巴託並不傻,他從剛才幾個人的表情和動作裡已經清楚的知道,自己帶來的這箱舊書非常有價值。

不過,他並不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