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金齏調鹽話醬園

中韓日三國人對醬菜好像都有特嗜,尤其中國人,每日三餐啜粥

呷飯全少不了醬菜。去年我在美國舊金山的中國食品店,先看見一位

外國男士在買整包的大頭菜,又看見一位黑面板胖太太買什錦罐頭醬

菜。據店裡售貨員說:“他們兩位都是店裡老顧客,經常來買大頭菜、

什錦醬菜。”想不到白種人、黑種人都受了我們的傳染,愛吃中國的醬

菜啦!

北平自制自銷醬菜的叫醬園子,大概最早做醬必定是有自己菜園

子的。真正老北平多半有個習氣,喝慣了吳裕泰的茶葉,絕不會改張

一元,吃慣了哪家醬菜,就認定哪家,永遠不能更改。為了買四兩醬蘿

卜,能夠不辭辛苦,從西城跑到北城去買,這些都是有錢有閒沒事養成

的習慣。

大家一談北平醬菜,就想到糧食店的六必居。他家的醬菜固然是

濃醢味美,遠近馳名,可是嚴分宜給他寫的那塊六必居牌匾,也助長了

不少聲勢。嚴嵩雖然是明代惡名昭著的佞臣,可是他的書法,不以人

惡而字不傳。“六必居”三個字雖然筆畫不多,可是用楷書寫,擺在一

起很難挺拔四襯,而嚴嵩這三個字確實寫得四平八穩,剛柔相濟。後

來被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葆初看見,認為整天風吹日曬未免可惜,

於是鳩工另外拓塑了一方懸在外面,把原匾改懸在屋裡。也有人說是

一個小徒弟,天天用溼布擦櫃檯,就在櫃檯上寫上六必居,日積月累,

居然神似,懸在外面的那塊匾,就是小徒弟的傑作。兩者究竟誰是誰

非,年深日久,也就無從究潔了。

六必居賣的是字號老,跟轆轤把(地名)的西鼎和互爭互誇自己字

號老,而惹起一場糾紛。西鼎和也是一家開了多年的老醬園,以醬苤

藍絲出名,醬得透明不說,苤藍絲整齊纖細,更是別家醬園辦不到的。

當年慈禧喝玉米糝兒粥,就少不了花椒油炸西鼎和的苤藍絲。

中國人有句老話,說同行是冤家。針尖對麥芒,誰家也不肯讓一

步。六必居說他家醬園子是明代嘉靖年開設的,有嚴嵩寫的匾額為

證。西鼎和一時搭不上腔,正在為難,有位讀書人去買醬菜,問知原

委,說他家以匾額誇擢,你們何妨以匾額回敬?西鼎和的牌匾,未署真

名實姓,僅僅簽署了“玉山主人”四個字,不知是什麼朝代人。誰知那

位讀書人是飽學之士,他說:“玉山主人姓顧名德輝,號仲瑛,元朝大至

年間生人。不但是名儒,而且是名臣,元朝人寫的匾,當然比明朝寫的

要早若干年了。”經過這場爭執,六必居癟啦,從此兩家各做各的生意,

不再作無謂之爭了。

其實六必居的醬疙瘩、醬蘿蔔都是特具風味的。醬疙瘩爛而不

糜,蒸一下和芝麻醬吃,是牙齒脫落老人們的恩物。醬蘿蔔微甜帶鮮,

軟中帶脆,是別家醬園比不上的。西長安街天源醬園也是西半城有名

的醬園之一,他家的八寶菜說是八樣,其實十樣也不止。因為銷路好,

醬菜身份永遠是恰到好處,醬青椒,都是精選一律比核桃大一點的,撕

開了一兜湯,冬天吃熱湯麵其味無窮。

地安門外寶瑞合是北城有名的醬園子。說寶瑞合連老北平都不

一定知道,可是您一說“大葫蘆”,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他門前

放著一隻一人多高的大葫蘆,你過來摸摸,我走過去摸摸,已經由紅讓

人摸成紫紅色了,他家除了醬小菜外,蒜薹醃得最好。不過這時鮮菜

一年只賣一季,過了菜季,蒜薹醃過了頭,就不好吃了。倒是他家老缸

醃的水疙瘩,一年到頭都有得賣,而且行銷到西南各省。

東城有個後起之秀醬園子叫天義順,是東來順鋪東丁家開的。因

為菜園子是自己的,貨色自然既便宜又新鮮。丁掌櫃的交遊又廣闊,

東安市場一帶飯館都用天叉順的貨。冬季吃涮鍋子,一定要有糖蒜,

東來順一個冬天鍋子季下來,就是自己也要銷幾千斤糖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