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沒有啊。”莎莉輕描淡寫地說,“我如果不那麼說,怎麼能到地下密室?”

程弼瞪大了眼睛盯著莎莉,難以置信地說:“你說什麼!”

莎莉笑了笑,你不知道的事情還多著呢。

4

日本京都一戶莊園的書房裡,一位老人坐在輪椅中,出神地望著窗外。窗外是一片山,空曠而且荒涼。今天的天氣有些陰沉,彷彿天空被烏雲墜了下來,壓在山上,連空氣都顯得很重,呼吸起來讓人感覺很悶,山上的草木都一動不動,老老實實地沉寂著。

“還順利嗎?”那老人坐著一動不動,半晌,聲音不大、緩緩地吐出幾個字。

老人身邊一個四十多歲、精幹的中年男子躬身答道:“還好,按照我們的計劃,目前為止還不錯。”

“嗯……”老人滿意地合上了眼睛,面色平靜,微微地點著頭。可他的手卻緊緊抓著輪椅的扶手,手上的青筋蹦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緩緩地說:“給他們打電話吧,別耽誤了。”

“是的,先生。”那中年男子剛要轉身出去,卻聽見老人劇烈地咳嗽,他驚慌地轉回身子,俯在老人面前,眼睛溼潤了,激動地懇求,“先生,還是先治療吧!”

“不礙事,不礙事。”老人微笑著,輕輕擺了擺手,說,“一會兒打一針吧,我得挺到他們來。”

“先生……”

5

10時35分,香港佳德公司三樓藝術品拍賣大廳。

那件南北朝佛頭的競價似乎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激烈。5分鐘前現場發生的騷動很快就平息下來,看來,更多的人不過是在看熱鬧,想看看誰能夠拍得這個傳說中法力無邊的佛頭。

可是每到有人舉牌,現場都會發出一陣小小的曹雜聲,很多人四處張望,尋找競拍的人,更多的人在竊竊私語,眼睛不時瞄著那些看來出手闊綽、志在必得的買家。

只有9號競拍者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沒有東張西望,眉頭微皺,眼神空洞,似乎正在出神地遠望什麼。他的雙臂交叉在胸前,那本印有本次拍賣會藝術品資料的畫冊被他捲起來,右手拿著,有節奏地輕輕拍打著左臂。

突然“轟”的一陣嘈雜聲將他驚醒,他眼神一瞥,原來那件佛頭已經被一個買家舉牌到230萬了。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眼睛定在那張佛頭的巨幅照片。

照片就在拍賣會主持臺正中偏左的位置,立在一個可以旋轉的移動臺上以很慢的速度旋轉著,坐在任何角落裡的競拍者都能從正面的角度看到。巨幅照片的上部是佛頭正面的全景鏡頭,下面是從各個角度拍攝的特寫。現在巨幅照片旋轉到正對著9號競拍者的角度。他似乎很滿意,按照佳德公司的座位安排,小號的位置距離拍臺很近,而9號位正巧是在拍臺的左側,這讓他幾乎不用轉動身子,就能清楚地觀看拍品的照片。

但這件佛頭似乎讓他很犯難。它的臉部略微顯長,眼睛如纖月,嘴角帶著微笑,過種鼻樑高高隆起,輪廓分明,鼻樑上端很自然地與眉毛平起相連。從佛頭的整體看,它竟然有著西方人的特點。

這無疑是中國佛教早期的造像作品。他的頭腦迅速轉動,在記憶中搜尋著他所知道的佛教雕像特點:在佛教早期是沒有偶像崇拜的,自然也沒有任何佛像。即使佛陀在世時,也並不主張造佛像。佛陀說過,那是正法時期,到了像法時期,才有真正的佛像出現。(註釋3)即使是佛陀涅槃二百多年後的阿育王時代,雕刻的也不過是些石柱,據中國唐朝的玄奘大師的記載,他曾在藍毗尼見過阿育王建立的石柱,它標誌著這是佛陀誕生的地方,可惜當時石柱已經被雷擊破。後來由於沒有人認識石柱上的字,自然也沒有人對佛陀誕生地進行保護,直到1897年有人重新發現了它,而且有考古學家認出了上面的字,才發掘出藍毗尼園的遺址。(註釋4)

公元前一世紀時,也就是佛陀涅槃五百年後,印度才真正有了佛像。那時印度受到古希臘雕像藝術的影響,使得雕刻的佛像面部很像希臘人,甚至有的和太陽神阿波羅很相似,這就形成了著名的佛教犍陀羅藝術(註釋5)。後來透過絲綢之路,這種佛像傳入中國,中國早期佛像雕刻也就依葫蘆畫了瓢。

從眼前的這件佛頭來看,它的鼻子和眉毛,無疑就是犍陀羅藝術的遺存,如果說它是南北朝時期的藝術品,似乎是恰當的。不過——他的眉頭又皺了一皺——等等,有什麼地方不對,這件佛頭肯定有什麼地方不對,如果,能夠找到它的身子,就可以一目瞭然了。

他突然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