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的時間從無到有,初至清朝的劉興華,如今已經成為坐擁東三省的大帥。其麾下二十多萬的精銳陸軍,令他成為能與大清朝廷一比高下的軍閥人物。
就在北洋水師歸附,各方覺得劉興華會開始南征,將清廷徹底掃進歷史塵埃中時。過完年之後的劉興華,似乎沒任何軍事動作,全身心投入三省的建設當中。
伴隨東北軍政府旗下的商會商團,開始陸續行商天下,有關東北軍的名氣自然日盛。原本想封鎖陸路的清廷,根本就沒辦法阻攔住前往東北討生活的移民。
早時便有闖關東的民間習俗,如今隨著東北軍收復東三省,前往東三省討生活的中原百姓就越發的多。而朝廷對於這些遷移民眾,能阻攔住的只有極少數。
如果負責防禦東北軍的清軍,敢於無辜槍殺或脅迫這些打算遷移東北的百姓,他們的下場都不會太好。活躍在接壤地帶的東北軍游擊隊,便會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久而久之,被游擊隊槍殺了幾位所謂的朝廷忠將之後,守衛關卡的清軍將領都不傻。只要不是成群結隊前往,守衛的清軍都會睜隻眼閉隻眼。
相比內陸的清軍,不知東北軍的強悍。這些跟東北軍經常能接觸的清軍,卻很清楚東北軍有多厲害。惹這種精銳之師,他們除非真的不想活命了。
不少從中原逃難而來的百姓,只要抵達東北軍的防區,就會有士兵接應他們往移民安置點。給他們安排吃飯住宿的地方,而後根據他們提供的戶籍。安排下一步轉遷。
已經完成東三省實質佔領的劉興華,非常清楚這麼大的地盤,想安排這些移民並非什麼難事。而且隨著三省收復之後,同樣有大片田地需要開墾出來。
例如晉昌開始管轄的龍興之地,單單那塊地方。安排幾萬戶百姓一點問題都沒有。而東北軍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好住的地方,還有半年所需的糧食。
只要他們將田地開墾出來,種植出來的糧食,就能慢慢養活他們一家人。何況,家裡的青壯也可以選擇做其它工作。總之。在東北只要肯做事,就不用擔心餓肚子。
伴隨大批移民的進入,劉興華跟洋人們合作的兩條鐵路,便採取雙向開工的方式修建。那些從各國採購來的機械,開始透過旅順港陸續運送到各地。
大批工廠的興建。讓三省的青壯都能找到工作。甚至於不少人,根本不用種地,單靠工廠發放的工資,就能養活一家人。這樣的好事,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工人。
讓所有人意料不到的是,在上海這個國際都市之中,東北軍正式成立了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專門處理跟各國的關係。如果東北軍有采購合同。同樣會由辦事處聯絡各國購買。
當然,東北軍的商鋪,也正式在上海開辦。對於這些商鋪的開辦。朝廷在上海的官府,根本就不敢動。原因很簡單,朝廷對東北軍已經無力征討。
在東北軍開始頻繁在各大城市開建商行之時,劉興華便讓人給朝廷送出一封親筆信。意思只有一個,只要清廷不動他的人,那他就會待在東北老實過日子。
如果清廷肯動他的人。那麼他的大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兵出山海關。這樣赤果果的威脅,讓清廷震怒之餘。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跟東北軍合作的商號成立。
大批從錦州、旅順出港的貨物。開始進入南方市場。這些跟洋人生產的貨物,大多沒什麼兩樣,價格卻便宜不少的貨物,讓不少洋商的生意也是銳減。
可洋商們同樣清楚,目前他們的駐清領事,跟東北軍的統領關係不錯。他們損失的這點生意,跟東北軍的合作比起來,似乎沒什麼值得重視。
那怕跟東北軍結了仇的島國,面對東北軍在半島邊境集結重兵,同樣顯得非常憂慮。可誰都知道,劉興華是那種惹了就要報復之人,島國同樣不敢輕易搞破壞。
整個東北,似乎迸發出驚人發展速度,每個城市都能看到,到處在修建公路橋樑。甚至於,一些河道也在疏通中,大片的荒田被開墾出來,大量的村莊也被建立起來。
不少跟東北接壤的邊境內陸地區,已經看不到什麼百姓的身影。這些百姓,大多整村整村搬遷到東北各省中居住。讓朝廷也感嘆,東北軍已經擁有民心基礎了。
原本只在三省發行的報紙,也開始在上海及其它沿海城市中發售。那怕時間上,比東北要晚上幾天。卻讓很多內陸百姓,透過報紙瞭解到東北更多的事情。
每次東北釋出招聘資訊,都會引來大批工人前往東北就業。朝廷興辦的洋務公司,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