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朝廷原打算趁著劉興華接管東三省的時候,調集大軍行討伐之師。結果聖旨下了無數道,卻仍然看不到大軍有什麼啟程的動作。
那怕朝廷新組建的新軍,從上到小似乎都不願跟這支新聯合的東北軍交手。統兵將領聖旨領了,但摺子同樣上了不少。歸根到底就是,要餉要槍要炮。
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北洋新軍,面對朝廷的出兵命令,雖然有想前往東北跟聯合的東北軍交手。可看過關於忠勇軍的武器兵力介紹,這些將領都打了退堂鼓。
雖說一支軍隊戰鬥力強悍於否,看的不是裝備的武器如何。畢竟,武器還是需要人使用的。可看到忠勇軍,機槍裝備到連隊部隊,團級部隊便有炮兵。
這樣的火力配置,別說他們北洋新軍,就算全世界的陸軍中,能找出這樣配置的都不多。加上這次,沙俄主動撤出東北,將其餘兩省交給東北軍接管。
按理說,以島國那幫囂張鬼子兵的個性,肯定不會這樣心甘情願把東北讓給東北軍。可令清廷諸多將領,大跌眼球的情況是,島國的部隊還真的不敢動。
甚至他們從旅順登陸的陸軍,此刻在做的反倒是構築防禦工事。並非想象當中,趁著東北軍立足未穩,直接攻入東北腹地。兩個軍事大國都敗退,僅憑朝廷新軍,有什麼用?
面對朝廷嘴上叫的兇,實際卻一支軍隊調動不了的狀況,劉興華並不覺得有什麼高興。相反替這個這個國家的執政者,感覺到深深的悲哀。
雖然他的出現,已經改變了歷史。可清廷好歹也有上百萬的陸軍部隊,這個時候卻抽不出軍隊過來做做樣子。這對朝廷而言,是何等的諷刺跟悲哀呢?
而此刻入駐奉天府的依興阿。看著身邊晉升為中將的晉昌跟壽長,同樣有些失落般道:“看到沒有?這就是我們八旗統治的朝廷?竟然連跟我們打一場的膽量都沒有。
新軍十六鎮,十八混成協,朝廷竟然一支部隊都調動不過來。這樣的朝廷,你們覺得還能承擔護境安民的責任嗎?這朝廷的權力,只怕早就架空了。”
明白相比依興阿。已經決心跟劉興華走到底。那怕有很多八旗人,覺得他是背宗忘祖的叛徒。可事實上,依興阿比誰都清楚,如今朝廷只剩一個空架子。
如今東三省盡歸劉興華之手,未來的天下歸屬。幾乎已經很明顯。成者王侯敗者寇,依興阿希望憑藉現在所立之功,換取未來八旗一個生存的機會。
至少現在看起來,劉興華雖然痛恨滿清,但對於普通的旗民還是一視同仁。只要願意服從管理,這些旗民同樣能夠參軍,同樣能夠當上軍官,同樣能分到田地。
‘朝廷養了一群白眼狼啊!也難怪。八國聯軍能攻破京城,指望這樣膽小如鼠的新軍守護皇城,朝廷也真是瞎了眼。算了。以後我也不理那些人了!’
同樣不甘的罵了一句,壽長便做出了決定。他很清楚,三省統一之後,他跟晉昌因為是中將的原因,肯定會外放執掌一軍。但前提是,他們必須拿出誠意來。
如果沒什麼意外。依興阿必將成為奉天軍政府的主席。再不濟,他也將擔任一軍之長。真正超越以前在朝廷的副都統,成為統兵至少過五萬的實權將領。
雖然目前東北軍聯合。還沒進行相應的軍隊整編。可待在忠勇軍這麼久,壽長也明白。那位年青的大帥,是個謀定而後動的人。
他跟晉昌,對朝廷還存在奢望的事情,只怕也瞞不過偏布全軍的情報人員。依興阿這個時候找他們談話,只怕就是劉興華的意思。
同樣無言與對的晉昌,半響才道:“興阿,我打算辭去軍職,去當個民政官。我有預感,將來我們必然會跟朝廷一戰,我實在不想看到領兵進皇城的那天。
麻煩你跟大帥說,我晉昌有負他期望,願牧守一方,當個善養百姓的民政官員。那個當個縣長,我也心甘情願。這領兵之權,還是算了!”
對於晉昌的選擇,依興阿稍稍震驚一番道:“晉昌兄,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只要我卸掉身上的軍職,相信朝廷那些人,也不會再想方設法拉攏我吧!當個清閒的民政主官,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能多陪陪家人了!’
說出這通話,似乎顯得輕鬆了許多的晉昌。最終還是選擇,兩耳不聞窗外事。功名塵土這種事情,對他而言也如同過眼雲煙,是該捨棄掉做點正事了。
望著這位三人中,實則年齡最長的晉昌,做出這樣的選擇,依興阿跟壽長也不好多說什麼。人各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