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高官,因此這並未引起什麼動亂,反而更被那些文武臣子欽佩,得了不少民心。
靠了這六人之力,人口還能連年增加,糧食布帛等物資日益豐厚,因此儘管連年征戰,軍糧供給有力,傷亡士卒都有撫卹,國力也未因此疲敝,東魯之地二百鎮諸侯向心之力更強,城池更有繁盛之相,這更讓前方征戰的東伯侯父子放心,對幾位高人更加信服,拜了其中功勞最大的劉宏軍為一國丞相,主宰整個東魯政事。
至於李林,法力廣大,又是七人之首,儘管屢辭不受,還是被封為護國真人,護佑東魯一國。
這一日,從東伯侯起兵已過去三年,東魯一地儘管日益強盛,但遊魂關守將竇榮是個良將,殷商又氣數未盡,糧草還能供給得上,兵馬士卒還有,沒有高人相助,想破這天下雄關何其難,東伯侯姜桓楚又不願將大量士卒平白喪命,因此儘管報仇心切,其攻打頻率也是旬日方才一次,免得士卒死傷太多。
東伯侯出征在外多年,卻勞師無功,因此先就班師,留下兒子姜文煥統領兵馬待機而攻,自己帶了部分兵馬先回東魯腹地。
一路行來,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眾面無菜色,來往川流不息,並不像是連年征戰之國,不由地心下大慰,對左右文武言道,“諸位道人果是高賢,孤久出征在外,勞民疲力,還能將一國治理得如此興旺,實乃上天護佑,爾等切不可怠慢了。”
回到東魯大城,丞相劉宏軍攜帶文武眾臣出城十里迎接,又命民眾攜帶酒食勞軍。
東伯侯姜桓楚下馬,挽住丞相劉宏軍之手,“可嘆孤無能,商紂暴虐,出兵三年,卻被雄關所阻,難以寸進,勞師遠征,所費甚多,百姓辛勞,幸賴諸位高賢不遺餘力,治理東魯偏僻之所,才使得民生安泰,諸位賢人皆有古之伊尹之才,孤如此薄待,實在有愧”
“千歲何須如此,吾等欽佩千歲為人忠直,國之貴胄,今成湯天下氣數喪盡,紂王無道,屠戮大臣,不修德政,千歲身為國丈,卻慘遭不幸,發兵討伐不道,再立正朔,此乃重繼成湯六百年之天下,此功業若成,亙古未有之忠賢也。今稍有小挫,又何足道哉,還望千歲勿要喪氣,多聯絡各國諸侯,定有轉機”劉宏軍口舌便給,一通話說得東伯侯老眼含淚,連連點頭。
“丞相所言極是,今我東魯日益興旺,紂王無道昏君,殺妻戮子,敗壞人倫綱常,已無資格再統領天下諸侯,當讓位於太子,”另一名輪迴者,上大夫陳路出聲應道。
“說起太子,回稟千歲,吾等日夜打探,那日朝歌城中,起了一陣怪風,兩名王子被風捲走,並未被紂王所殺,成湯子嗣未絕,而太子所在之地也在近日打探了出來”劉宏軍對著東伯侯說著。
“果有此事?”東伯侯姜桓楚大喜過望,這些年來渺無音訊,他雖然從朝歌聽聞兩個外孫並未死去,但下落不明,這也是雖然出師有名,但打到遊魂關後,那關口守將並不投降的根本緣故,畢竟沒有王子現身,人家汙衊他就是謀反也無力反駁。
如果找到兩個王子,他本來就是外戚,有大義名分,而紂王暴虐之名聲早就傳播各地,而且各地災害頻頻,許多關隘就可不戰而下。
劉宏軍點頭說,“正是如此,具體詳情,還請千歲回殿細談”
東伯侯激動萬分,連忙命人將兵馬駐在城外,只讓近衛之軍進城,和文武眾臣回了大殿。
進入殿中,劉宏軍將實情一一報來。
“王子洪殿下此時正在太華山雲霄洞,拜道人赤精子為師,太子郊殿下正在九仙山桃源洞,拜道人廣成子。這兩位道人均是上仙,神通廣大,乃聖人元始天尊之徒,不可少許慢待,若想迎回兩位王子,還得千歲親至”
“丞相所言甚是,仙家貴重,非吾等凡俗隨意可欺,又有救郊兒,洪兒性命之大恩,孤親去也自是應當,只是這仙門飄渺,凡途難至,為之奈何,”東伯侯作難道。
“千歲莫要煩惱,大師兄早已所料,閉關時曾賜我一道符籙,可瞬間萬里,到那兩處之地,不過一炷香的功夫,只是帶不得許多人”劉宏軍拿出一道散發著土黃色光芒的符籙。
“既然如此,還請丞相收拾準備一番,孤親去迎兩位王子”東伯侯姜桓楚畢竟是忠臣,起兵造反也不是為了自己當天子,而是報仇雪恨,更多得還是清君側,有了兩位王子,就有了足夠的大義名分,這場出征才有希望勝利,否則被當成叛亂之軍,就是困難重重,他早已經體會過了。
三年的征戰,讓他知道殷商還是有一大批忠臣良將,更不用說朝中此時還有太師聞仲未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