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技術由於其過於複雜,負責其中各個子系統的人需要進行細緻安排,並且進行合作,當然由於有了統一系統的支援,可以避免那些無謂的bug產生,同時以最高的效率進行統合執行,這在地球時代的人是無法想象的,沒人能夠想象數億的高階程式設計師是如何在一起協調工作的。事實上,這些人的工作模式,當然都是在虛擬環境下聯網進行,進行的都是意識程式設計,其錯誤的糾正,由設計完備的底層系統來處理,對映到現實物質,也是在底層硬體裝置的級別上完成。
在物質上的需要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單純的各種天文數字數量的各種元素,另外就是天文數字的能量。這兩方面都不可能是永恆堡壘提供的,因此李林必須冒一定風險,找到一個通向本源世界的座標,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到足夠的物質和能量,來複現出足以自保的技術。
這種自保的技術,便是一種稱為“黑洞防禦”的機制,和三體世界中的降低光速來防禦有些相似,不過更進一層,將地球時代看來神秘強大的黑洞進行可控化,面向外側的是開放的黑洞,具備自然黑洞的所有性質,一切能量和物質進入附近,都會被吸收。面向內側的則是封閉的,不會對附近的物質有任何影響。這種複雜的物質技術,包含著無數個細節技術體系,就算在之前的寄宿世界中獲取了相關技術資料,吸收轉化使用也花費了上百萬年,才真正掌握並且成功在宇宙中應用,能夠建立起一個由連續黑洞組成的閉合環,將內部製造成一個安全空間。
當然安全也只是相對的,還有更強大的手段來對付這種黑洞環,不過那種手段自然還有時間應對,會為下一步的防禦提供了緩衝時間。
下一步防禦,就是空間躍遷,不是將某個飛船進行空間跳躍,而是將一整片宇宙空間進行整體遷移,轉移到另外一處宇宙中,從而躲避打擊。這種空間躍遷要建立的工作,就是先要設定好空間切割點,將整個躍遷的空間範圍進行劃分好,一旦執行,就開始分離,分離後,再使用空間技術進行跳躍逃離。
技術細節非常繁複,用單純的文字是無法描述這樣的細節技術的,只能使用虛擬世界技術的復現才能進行技術的傳遞,靠文字是無法包含這樣多的細節,其理解和推導的難度會遠遠超過任何一個人的智慧,只有看到具體的技術在實地的作用過程,才能進行理解。
這兩項技術要想復現,需要的物質和能量重量接近上千萬個恆星系,當然這是在利用宇宙中的明物質,如果想要使用佔據宇宙中絕大多數份額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就要使用另外一種技術,那就是光暗轉化技術,使得這些不發出電磁波,但能借助引力效應來觀測和確認到的暗物質轉化成明物質,進而利用它們。不過“光暗轉化”更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物質技術,比起簡單的元素相互轉化,透過改變原子中的質子數來改變元素要複雜上無數倍,需要佈設的環境更為複雜,消耗的時間更長,消耗的人力更多,因此只有在本源世界建立了穩定的基地後,才能進行實施。
其他更為高深的物質技術還有很多,無一不是將宇宙中的各種物質規律窮盡到了盡頭,在地球時代的人看來,比任何神聖仙佛都來得強大,甚至所謂的上帝也無法相比,人們只是定義了上帝全知全能,但對它具體的能力卻只有可憐幾種的幻想,遠遠比不上真實的技術威力體現。
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李林將永恆堡壘的出口座標,很快定在一個河外星系上,那就是毗鄰銀河系的仙女星系,這個星系比銀河系還要大上一倍,距離原來的地球足足有兩百五十萬光年,不過在虛空中定位,是沒有距離觀念的,外面的物質世界,是清晰可見,如同星空中的銀盤一樣。
為了防備曾經偷襲永恆堡壘的高等文明,他利用發展到高等文明的技術,在有限的能量和物質基礎上,對出口座標處附近上千萬光年的龐大宇宙空間進行了探索,沒有發現有任何高等文明的痕跡。
這處宇宙空間,有許多類似與銀河系的龐大河外星系,但都沒有產生高等文明,有很多星系,有大量的文明誕生,但他們大部分被限制在中等文明的階段,最好的也只是能夠製造出進行恆星級飛行的飛船,根本連本星系都飛不出去,以他們的文明水平,製造出來的飛船強度,缺少自我更新恢復能力,不可能支援數十萬年,就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損耗掉,這就決定了他們無法飛出本星系。
還有許多甚至連物質科技也發展不出來,由於缺少必要的物質條件,只能在最基本的滿足生存上進行奮鬥,是最可憐的文明,孵育更高層次技術的物質條件缺乏,比如缺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