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了。”若不是不忍心看淩氏滿門抄斬,楊信也不會投靠凌青雲。畢竟他跟著凌青雲幾十年了,這份感情遠遠大於對皇家的忠誠。
“他對淩氏不薄?如果不是我母親,我打個怎麼會死?楊先生您以為他真的信任我們淩氏麼?早在妹妹的冊封典禮以前,他就說了要在五年內收回淩氏的兵權,然後廢了妹妹這個皇后。他表面上對我們兄妹寵信得很,其實一直在算計我們。他以為自己偽裝得很好,只可惜讓我無意中聽到了。”凌夏冷笑一聲,想起失去雲橋和兒子的痛苦,想起自己的女人因為誤會離開自己,最後竟然嫁給別的男人還生了孩子,這口氣讓他如何忍得下來?
楊信想起另一則訊息,輕輕嘆息一聲,沒有說話了。雲橋現在的身份可是柳貴妃,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凌夏那麼愛雲橋,怎麼能忍受自己的妻子被皇上霸佔呢?奪妻之恨,對男人來說的確是不共戴天的。即便皇上不知道雲橋是凌夏的妻子。
如今突厥幾天進攻一次做做樣子,雙方傷亡都不大,就等著皇帝到達金城了。
雲橋收到凌夏的確切訊息,放心不少,然而記掛著李明道,到底高興不起來。仇不能不報,但他畢竟那麼愛她,畢竟是她的表哥,是外婆最疼愛的孫子啊!
~~~~~~
七月初四,御駕到達金城。
駐守金城計程車兵們知道皇帝到了,士氣大增。
第二天,皇帝就在城樓上檢閱了大軍,他看到自己的軍隊士氣相當好,心中很是滿意。唯一的不足是天氣太熱了,士兵們身著甲冑,一個個熱的直冒汗,彷彿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他聲情並茂地發表了一番感人至深的演說,感謝士兵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保家衛國,並表示自己一定會與大家共存亡,最後信心十足地告訴所有人,大秦不會敗的!
士兵們很受鼓舞,山呼萬歲,聽得李明道欣慰不已,信心大增。
這時,興慶、中衛的主帥也派人過來朝見皇帝,說長城外突厥大軍有二十萬,進攻猛烈,守軍傷亡慘重,請求皇上派兵支援。
李明道瞭解了此次突厥進犯的具體情況,聽說金城外面的突厥兵並不多,只有五萬,而如今金城的大秦士兵有十五萬,便調了五萬人去興慶和中衛防守。
凌夏看時機已到,主動請命出城剿滅突厥大軍,收復失地。李明道想著金城有城池可守,凌夏又帶兵主動出擊去了,留下五萬人應該足以守城了。便給了凌夏五萬人馬。
當然,皇帝不清楚的是,前去支援興慶和中衛的都是之前凌青雲和凌夏帶過來的靖北軍的精兵,而凌夏帶走的是自己訓練的長安城衛軍和一直暗中支援自己的淩氏在地方的勢力。留下來守城的都是各地支援的城衛軍,人數雖然有五萬,但他們都沒有與突厥交手的經驗,甚至連上過戰場的都沒有。他們兩千人一個團隊,各自為政,相互不熟悉,金城又沒有留下統兵大帥,其實危險得很。
凌夏五萬大軍追擊突厥兩萬人,節節勝利,突厥不斷敗退,對大秦來說形勢一片大好。
李明道收到前線戰報,喜笑顏開,覺得自己這次御駕親征真是來對了。
~~~~~~
變故是凌夏帶兵離開後第三天發生的。
李明道並不清楚到底出了什麼事,那天傍晚他用了晚膳便在院子裡乘涼,不想城頭桑忽然擂起了戰鼓,不久之後就有傳令兵稟報說東北方發現突厥大軍。
東北方,就是中衛防線了。
難道中衛的城防被突破了?可是他不是才給他們增派了援兵麼?李明道非常憤怒,不住地在心中咒罵守將無能。
楊信勸皇帝立即離開金城,保重龍體,同時派兵四處求援。
突厥來了就跑,李明道拉不下這個臉,四天前他才在城樓上跟士兵們說他會與他們共存亡的。
於是,李明道坐鎮中軍,親自下發命令,調撥士兵緊守城門。
如今留守的城衛軍以前就是守城門的,說起來似乎乾的都是老本行,應該輕車熟路才對,只是李明道忘記了,這些人平時守城不過嚇唬嚇唬老百姓而已,他們哪裡見過真正的戰場啊?他們站在城樓上看著殺氣騰騰的突厥大軍,腳都嚇軟了,哪裡能發揮出多少戰鬥力?
眼看情勢危急,楊信讓禁衛軍帶著皇帝秘密從西城門出城躲避,他帶兵守城,以待援兵。按理說,就算中衛防線敗了,也總有些殘軍會追隨突厥而來的,畢竟皇上還在金城呢!
李明道不是怕死,他只是想著子矜懷孕了,不回去看著她生下孩子他如何甘心?所以,他聽從楊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