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三)明淫戒者,在家出家弟子,皆當嚴守此戒。在家五戒,雖正式夫婦非屬邪淫,然他人婦女,他所守護,言語嘲調,尚屬不可,況可侵凌貞潔,汙淨梵行者乎?佛制在家弟子,禁於邪淫,出家弟子,邪正俱禁。《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千百劫,常在纏縛。唯殺盜淫,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舉世若能持此戒,不祈禮而禮立,威儀自守、不肅而嚴,而法庭可無案牘之勞形矣。釋淫戒之義已竟。

。。

《開示》第一卷(25)

(四)明妄語戒者,妄語之事,亦當制止。見則言見,聞則言聞。言無妄出,細故之事,尚須真實,況事關重要乎。觀乎妄語之由,多為希求名譽利養,匿情變作,昧心厚顏,如是乃至未得聖果謂得,未證佛心謂證。欺罔聖賢,誑惑世人,是名大妄語。大妄語若成,墮無間地獄,當慎之莫犯。佛教以直心是道場,何不依之修學?舉世能持此戒,則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歸。釋妄語戒已竟。

(五)明飲酒戒者,飲酒宜制,酒雖非葷而能迷心失性。《大智度論》明有三十六過,《梵網經》雲:“過酒器與人,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及教人飲。”昔有比丘,能降毒龍,唯好飲酒。一日,醉臥途中,嘔吐酸臭難近,唯有蛤蟆舐其唇吻。適遇佛至其側,佛嘆雲:“汝有神力,能降毒龍,今日醉臥,反為蛤蟆所降,汝之神力何在?”故佛制止飲酒,酒戒從此始,以酒能亂性招殃。又如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殺盜淫妄齊破,可不哀哉?故酒能為起罪因緣,痛戒沾唇,況儘量而飲乎?舉世若能持此戒,則乘醉惹禍,自無其人矣。釋酒戒已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攝心。妄心若攝,分別不起,愛憎自無,種種惡業,何由而生?故《楞嚴經》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當知攝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嗔痴,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攝心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我佛洪恩,初唱三歸,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眾生苦,其恩浩大,豈碎身之所能報其萬一哉?是故聞說此三歸五戒之義,當從解起行。若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睦。傳此風教,遍於宇內,則仁人百萬。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百刑息於國,其為國主者,則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欽遵佛制,報感樂果,抑且冥助國律,益補邦家,斯乃三歸五戒之名德行相也。諸位若能真實行持,則得成佛種子,行解相應,方到彼岸。願諸大眾,從此之後,從聞生解,解而思,思而修,則成佛可期。常勤精進,輾轉示人,方報佛恩。希諸大眾,各宜努力,前途無量,消災免難。若能受三歸五戒,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能與道相應。無上佛道,可以圓成矣。

(1947年農曆八月初一在澳門平安戲院開示歸戒,寬榮譯語並記)

趙樸初為《虛雲和尚法匯續編》題寫的贊詩

平常心是道

何年開梵境此日得登臨

雲淨諸峰秀林高傍水陰

履聲驚鳥夢松籟發禪吟

txt小說上傳分享

《開示》第一卷(26)

一覽洞庭水澄清天地心虛雲《遊君山》

善知識,虛雲此次由港還山,路經此地,辱承各位相邀敘談,莫非累劫之緣?善知識,講到佛法兩字,實與世間一切善法,等無差別。豪傑之士,由於學問修養的成就,識見超常,先知先覺,出其所學,安定世間。諸佛祖師,由於歷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覺,發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間賢聖,因行果位,一道齊平。善知識,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總要步步立穩腳根,遠離妄想執著,便是無上菩提。古德所謂“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約理邊說,不偏是謂中,不易之謂庸。約事邊說,中者中道,凡事無過無不及;庸者庸常,遠離怪力亂神,循分做人,別無奇特。佛法也是一樣。吾人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才有少分相應,才不至徒託空言。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痴、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談,可是果能真實踐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為世界太平、建立人間淨土之機樞。

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是為最上根人說,上根利智,一聞道法,行解相應。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善相且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