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2部分

在一個房間裡是人類“詢問者”,在另外一個房間裡是一位男性或女性的“對話者”。遊戲的目標是讓“詢問者”判斷出隱藏在另一個房間裡的“對話者”是男是女。模仿遊戲要透過一系列問題與回答來完成,資訊的收發要透過第三方或者打字進行。“贏”下模仿遊戲,意味著這個識別遊戲的第一步成功了。

之後,圖靈對模仿遊戲進行了修改,將其中一名“對話者”替代為計算機,觀察計算機能否順利的完成對話,並讓“詢問者”無法分辨計算機和人類“對話者”的區別。這個版本的模仿遊戲被稱為“圖靈測試”。

圖靈提出的這個簡單卻又功能強大的思想實驗,給出了一個通用的人工智慧測試框架,能夠研究人類與機器邊界的各個方面,而會話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與人工智慧比寫詩

5月18日在美國常春藤大學之一的達特茅斯學院,計算機系和音樂系的教授與學生們將一起探討人工智慧的不同領域,關注機器創造藝術的問題。具體地說,在“藝術創作圖靈測試”中,我們將觀察參與者們能否區分人類和機器所創作的十四行詩、短篇小說、和音樂。當然,機器創作的藝術遠沒有莎士比亞、歐亨利和傻朋克那麼好。

舞曲比賽(“algorhythms”)要求參與者從一個預設的曲庫中選擇出最適合在舞池中使用的音樂,構建一個令人愉快的舞曲合集。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軟體會從舞曲資料庫中隨機挑選一段音軌作為初始的“靈感種子”開始創作。該軟體會根據這段初始音軌,從曲庫中選擇、修改並混音,創造出15分鐘的舞曲。其中包括20個特徵的標準註釋,如體裁、節奏(bpm)、節奏點、飽和度(音高)和亮度(音色)。

十四行詩比賽(“poetix”)和短篇故事比賽(“digilit”)對於計算機來說更是嚴峻挑戰。比賽要求參與者提交獨立的軟體包,基於特定“靈感種子”,或輸入一個普通名詞短語(如“狗”或“乳酪刨絲器”),然後軟體再根據它來創作所需的文學作品。此外,參賽的軟體演算法要求從一個給定的提示,產生無限數量的不同作品。

為了進行測試,我們會先瀏覽一遍電腦的“創作”,將明顯是機器產物的排除掉。我們將人類創作和機器創作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