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章

安靖二十二年開春。喻王初降,自請流放南嶺,軍隊皆收編。隴西豪右一時放聲痛哭,連夜南下,誓死追隨喻王。自此北部邊陲空虛,是年北夷受災,牛馬凍死不計其數,倖臣衛霽通敵,私贈奇藥與犬戎,北地瘟疫乃止。犬戎南下劫掠,恰逢哀帝幸北辰宮,遂舉兵而攻。不敵,凡王公大臣被俘者五百三十四人。

——《史記哀帝本紀》

安靖二十二年二月二日,楚旭率領大軍去中嶽山,舉行盛大的受降儀式。五月十七日,噩耗傳來,被身帶殘疾的哥哥楚悼悽慘無比地哭訴了一番,加上衛霽等人的慫恿和吹捧,從來沒帶兵打過仗的楚旭飄飄然了,真的認為是自己的英明領導才打敗了隴西貴族和喻王的聯盟,再收拾個把北邊來的跳樑小醜不在話下,遂執意出征。

其實安靖帝也不是一個蠢貨,他之所以出征,是鑑於以下這點考量——他手上有二十萬大軍,加上喻王那邊投降而來的十萬,一共三十萬。而犬戎的騎兵,據可靠的情報,只有一萬。

三十萬對一萬,三十個人打一個,難道還打不過嗎?

通常情況下這樣簡單的算術問題誰都不會算錯,咱們人多,便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犬戎人淹死。諸如此類的想法,卻也和尋常販夫走卒如出一轍。

然而問題就在於,打仗不是街頭鬥毆,有時候並非只看人數,隨著軍隊人數的增長,他的組織管理成本也會陡然增高,到了某個拐點之後,增加士兵就不會再給軍隊新增任何戰鬥力,反而是累贅和負擔。當然,這個拐點在不同的將軍手裡,數值是不同的。有的人管理一支一百人的隊伍已經是極限,有的人卻可以領導十萬人。

單純的三十萬與一萬的對比其實什麼也看不出來,其背後還有許多隱蔽的細節問題需要仔細分析。譬如說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帶兵的是誰。不是誰都有能力,在大楚國庫空虛,後勤保障跟不上的時候,突然帶領一支這樣拼湊起來的三十萬大軍去打仗,對手還是以弓馬聞名天下的犬戎勁旅。

這三十萬大軍裡面,真正的精兵很少,其中約莫有五萬是臨時被各世家拉來給這場受降儀式壯聲威的奴客。

這些人平時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習慣於握著出頭耕地而不是長/槍大刀。讓這些沒有受過訓練的新兵去打仗,無意就是做炮灰送死。

當然,如果此時王若谷或者韓起在,憑藉著卓越的軍事天賦,他們或許能夠將這些士兵攏在一起,不致於發生混亂,甚至能夠運用謀略,讓軍隊裡的人各司其職,從而克敵制勝。

偏偏此時朝廷稍微有點能為的將領都不在楚旭身邊——王若谷、周祿、王震升去了北疆大營。新一代的韓起、羅致都在都城,沒有跟過來。

當然,喻王那邊倒是將才濟濟,不過楚旭卻不可能任用他們,所以楚旭這一次的軍事參謀就是大司馬衛霽和駙馬公車丘明。唯一靠譜一點的,便是還沒有得到正式任命的於應龍,他也統領著十五萬中央軍隨軍出征。

除此之外,還有不到十萬是喻王手下的降軍。這部分人跟著喻王南征北戰,一路從隴西打到江南,從江南打到建業,是經歷了戰火和嚴酷的天災之後存活下來的精兵,可以稱得上勁悍。然而這十萬人裡面,有多少肯為楚旭效力,就是值得商榷的事情了。

信心滿滿的楚軍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那些跟著楚旭來參加受降儀式的世家子弟也跟了過來,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趁機撿些功勞,給自己一片坦途的人生再鑲上一道金邊。

楚旭雖然不是軍事天才,但他並不蠢。自幼熟讀史書的安靖帝自然也讀過兵書,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所以楚昭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命令:準備糧草,朕要御駕親征。

楚昭:我了個大槽!皇伯父您快醒醒。身為一個軍事廢材不是您的錯,但是非跑去作死就是您的不對了。

這實在不是楚昭狠心,眼睜睜看著對自己還不賴的伯父花樣作死卻不阻止。楚昭倒真寫信勸了,可楚旭這回是下定決定要趁此機會立馬橫刀,證明自己身殘志堅,本質上還是個真正的男人,誰勸都白搭。

楚昭能怎麼辦?他又不可能跑去將安靖皇帝綁回京城。唯有暗暗祈禱,這回不靠譜的皇伯父給自己捅出來的窟窿能小一點。

***

人算不如天算。喻王用的本來就是奇詭謀略,不是堂皇正道,一著不慎便可能是滿盤皆輸。陳參當年雖然提出了類似的計算,但是他也是在懷疑隴西貴族通敵賣國的前提下提出來的應對之策,所謂以毒攻毒、因勢利導。再者說,陳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