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的採用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公司的汽車品種和型號大大增加,更新換代的速度大大加快,這就增強了菲亞特汽車的市場競爭能力。 。。
11。菲亞特:吉德拉的三板斧成就輝煌(2)
吉德拉的“第三斧”是對汽車銷售代理制的改革。過去菲亞特汽車的經銷商不需墊付任何資金,而且在銷售出汽車後,也不及時將貨款返回菲亞特,而是佔壓挪作他用,這使得菲亞特的資金週轉速度緩慢,加重了公司的困難。吉德拉對此做出了一項新的規定:凡經銷菲亞特汽車,必須在出售汽車前就支付汽車貨款,否則不予供貨。此舉引起了汽車經銷商的強烈反對。但吉德拉始終堅持己見。結果有1/3的菲亞特汽車經銷商被淘汰出局,其餘的都接受了這一新規定,這大大提高了菲亞特的資金回籠速度,減輕了菲亞特的財政困難。
在古德拉的主持下,菲亞特汽車公司透過一系列改革,成效顯著,重新煥發了活力。
評述
吉德拉的成功來自他走群眾路線。他的“三板斧”直接來自與員工的溝通獲得靈感、智慧和動力。最為主要的,在這之後,他與公司高層達成了改革的共識。
正確的決策都是建立在對企業內外環境的準確研究與判斷基礎之上。
吉德拉的“三板斧”也是有先有後,先易後難,有章有法。
先從內部精簡開始——對冗員下手,增強大家的危機感,這很快容易見效。
然後,將鋒芒對準生產裝置,改進技術和工藝。這時候大家的情緒已經穩定了,而且改革的熱情極高,技術改造是順理成章。
接著,在兩項內部改革達到了提高生產效率、增強競爭能力的時候,將最難的問題——經銷商“不墊付任何資金”提了出來。吉德拉之所以敢向經銷商叫板“必須在出售汽車前就向菲亞特支付汽車貨款”,是因為他手裡有容易出手的汽車。試想,如果吉德拉上臺就這樣要求,結果肯定是被經銷商看做是瘋子:你有什麼資格?
當然,吉德拉現在是有這個把握的:你不賣,有人賣。菲亞特的汽車是會給大家賺錢的,不會爛在手裡。
沒有人不想吃香餑餑。
2006年度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 世界品牌500強 》排行榜中,菲亞特汽車公司名列第185位。該企業在2007年度《 財富 》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84。
連結
喬瓦尼?阿涅利曾是義大利國會的議員,妻子是美國人。1899年,阿涅利與他人聯手,在波河岸邊的科爾索—丹特創辦汽車製造廠,當年便生產出8輛微型轎車,因而成為世界上較早生產出汽車的廠家。在生產轎車的同時,老阿涅利不斷創新,又於1903年研製出卡車,1906年生產出軍用貨車,1907年生產出船用柴油機,1908年生產出飛機發動機,1911年生產出築路用牽引機和農用拖拉機,1912年生產出飛機。
1906年,老阿涅利正式將企業定名為義大利都靈汽車製造廠,後來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中文音譯:“菲亞特”),既是公司名稱的縮寫,又是其產品的商標名稱。
老阿涅利生了6個孩子,1935年,長子因飛機失事而不幸去世,老阿涅利就一心培養於1921年7月12日出生的孫子賈尼?阿涅利,希望他成為家族事業的接班人。因此,1936年,小阿涅利15歲時,就進入菲亞特企業,跟在爺爺身邊學習經營管理,正式成為“菲亞特王儲”。老阿涅利用心培養自己的長孫,1939年又送小阿涅利到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去考察,學習“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創新精神和經營之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小阿涅利參過軍;他畢業於都靈大學,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律師。
1939年,老阿涅利又建立了更大規模的現代化的轎車製造廠——米拉菲奧列汽車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亞特遭受巨大破壞。因為小阿涅利的奶奶是美國人,二戰後阿涅利家族同美國建立了更加密切的關係。1945年,老阿涅利去世,小阿涅利成了菲亞特集團實際上的掌門人。他得到了英國根據馬歇爾計劃援助義大利的資金中的大量份額,在老阿涅利的得力助手維托里奧?瓦萊塔的輔佐下,很快便使菲亞特集團重新活躍起來,並於1947年吞併了皮埃蒙特汽車公司。該年底,該公司已基本恢復到二戰前水平。
1949年,賈尼?阿涅利被指定為菲亞特公司副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