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來了。這廝一身黑色僧袍戴著大墨鏡,端坐在他那輛鈴木小摩托上開來,胖和尚底盤極大,坐在小鈴木上壓得可憐的小摩托車搖搖欲墜。
在中國,這樣招搖的和尚不會太多,但在日本,和尚們下鄉作法事,或者出門辦事,騎摩托的很多,司空見慣。有趣的是日本和尚們多喜歡騎這種被叫做“原付”的小摩托。據我瞭解,這是因為和尚們運動較少,騎大摩托比較危險,出了幾次慘痛的事故之後,透過日本佛教界領袖的引導,這種小型摩托就成了和尚們出門的首選,它時速低,座位矮,安全性要好得多。
不過這樣一來,今天我們在高速公路上,就看不到日本和尚頭戴風鏡,大袖飄飄駕重型三菱摩托車風馳電掣的拉風場面了,有點兒遺憾。日本和尚生活富裕,多半體重超標,看到他們騎著這樣的小摩托,薩經常有魯智深騎了一頭驢的滑稽感受。
在中國,雖然有“職業和尚”一說,但和尚們的官方說法,自己還是屬於出家修行的人,哪怕賺幾個廣告費,也是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所以,在中國要見到和尚,那恐怕非去寺廟不可。而日本的僧侶則完全不同,社會化程度很深,是一個十分活躍的階層。日本最饒舌的主持人就是一個尼姑,講人生講社會講真理,舌燦蓮花。
平常的生活裡,和尚的影子也經常閃現其間。大阪最大的地鐵站門口,常年有一個頭頂斗笠的托缽僧人在那裡化緣,風雨無阻。此僧從不開口說話,只是有人將錢投入缽中的時候,會敲一下法鈴表示感謝。斗笠很大,將和尚的面孔遮得滴水不漏,很讓人產生一些神秘的感覺。不過,有朋友悄悄告訴我,之所以弄得這樣神秘,是因為這裡實際上幾個和尚輪班,斗笠壓低,就沒有人能注意到現在這個和尚和兩個小時前已經不是一人。這一招果然厲害得很,假如經過的人看到一個和尚從早站到晚,連個姿勢也不變,欽佩之餘,不佈施都得給自己找個理由。
不過,這樣辛苦的和尚,在日本並不太多。在日本當和尚是個很有前途的職業。大多數日本和尚腰纏萬貫,看他們在電車中逍遙自在的神色,那不是普通上班族能夠比的。
比如我今天碰到的這個胖和尚,就是這樣一個逍遙的,別看此人出門辦事騎個小摩托,那是習慣了。妙法寺旁邊胖和尚的宅院,據我一個做房地產的朋友估計怎麼也在1億日元以上,要知道日本天皇的女兒嫁人,嫁妝也不過這個數兒而已……
不過他在日本的和尚裡面,也就是個“小康”水平而已。
那麼,在日本做和尚怎麼會這樣有錢呢?
和尚們的收入主要有三。
第一,日本的墓地基本都是寺廟經營的,賣墓地在日本這個地少人多的國家絕對是暴利買賣,一塊就能賣上幾百萬日元。按照日本的習慣,親人葬在寺院,雖然墓地是自己的,每年還要給和尚交錢感謝他的照顧。廟裡哪兒來那麼多地?歷代天皇和將軍,大名(諸侯)都有給寺廟送地做禮品,祈福或懺悔的習慣。日本沒發生過革命,這地契麼當然是千年一貫的有效,成為後世佛徒子孫們吃不光的遺產。
第二,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十分奇特,他們活著的時候,信奉神道教的居多,也有信奉基督教的,或者乾脆是無神論者,然而死後,卻一律要變成佛教徒上西天。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人相信死後的世界歸佛祖管理的原因吧。但是,想變成佛徒,必須走個儀式,那就是到寺廟請和尚為死人起個法號,否則佛祖是拒收的。這聽起來很合理,不過起法號可不是白起的,通常一個名字要價是六位數……當然,您可以豁出去了,說我就是不愛上西天,也不要什麼法號。得,那也可以,但寺廟有個規矩,您不是佛教徒,就不賣給您墓地。什麼叫宰你沒商量呢?難怪好多日本人表示自己不敢死,只好長壽了。 。 想看書來
路遇花和尚(2)
第三,和尚們作法事唸經。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這錢來的是否容易我不知道,但是我在日本曾經參加過一次喪禮法事,可以算作一個參考。那次的死者是一個菲律賓“國際新娘”,到達日本第二天就車禍身亡,是個很不幸的人。因為她的身份,做法事的費用由日本地方政府承擔,儀式也是照搬,其中就有一批和尚前來唸經,抑揚頓挫二十分鐘後,拿了紅包走人。對此,來參加喪禮的一位菲律賓親戚很是困惑,對身邊的人說:“XXX連日語都不會,這日本和尚唸的經,她能聽懂麼?”一旁的日本人安慰他:“不要擔心,我們日本人也聽不懂……”
因此,有這樣賺錢的途徑,而又被日本民間普遍目為智者,和尚們的日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