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這些方面,中國的醫藥改革要是能參考一下,無疑會有事半功倍的好處。

不過,有些事情就微妙多了。

比如泡病號。

中國泡病號曾經是一個大問題,不過隨著今天國營企業紛紛消失,這個問題也慢慢的不那樣明顯了。

有趣的是在日本觀察了一番以後,發現日本人居然也泡病號,而且方興未艾。

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泡病號的主要人群是老頭老太。

在日本,雖然醫院眾多,但照樣人滿為患,時常可見醫院的門廳走廊裡擠滿了候診的人群。仔細看來,老頭老太佔了大多數。是不是這些日本老人都身體特別不好呢?其實日本的老年人群可能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他們多半是閒不住,食物上由於長期習慣少油少鹽,多食海產品,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低。我們鄰居八十多歲的老先生還去存車處當義務管理員呢,風雨無阻。這麼多老人光顧醫院有不少純粹屬於泡病號,日本有報刊分析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的醫療保險制度。

日本的醫療保險並不是負擔全部的醫療費用,對不同年齡的人其比例也不一樣,總的來說是要照顧高齡者,這樣,到七十歲老人的醫療費用基本就全部由保險承擔,不用自己掏腰包了。日本的老人和兒女關係比較淡薄,看孫子的事兒非常罕見。退休了空閒時間很多,人老難免這兒那兒有些不舒服,到醫院又不用花錢,還能有一點社會交流,沒事去泡醫院當然不奇怪。

不過醫院可是照樣收費的,如此一來,就給日本國家的醫療保險制度帶來了巨大負擔。有人說當年中國人泡病號是素質問題,日本國民素質高不高評價不一,反正這件事上也沒有高到為了考慮國家的保險制度不去醫院的地步。這種弊病誰都看得出來,卻沒有哪個政治家敢於在此處動土,弄個制度來匡正一下,減少醫療方面的負擔。因為這種“匡正”雖然有利於國,卻不會得到好評。老人們不會喜歡不說,年輕人雖然是間接的受益者(醫療保險的資金都是他們納的啊),也不會歡迎,因為誰都有老的那一天麼。

於是只好讓醫院的門廳裡繼續充滿讀著小說等待和大夫小護士交流一下的老頭老太們。

從這個角度說,日本的泡病號問題,只怕比中國的更難對付。

如果說泡病號這類問題應該歸結於患者,那麼,前面說到坎貝爾先生那樣的遭遇,責任則在醫院無疑。

按說日本的醫生都是經過高等醫療教育的,而且有嚴格的考核制度,一個噴嚏就掉出來的補牙技術或者取膽結石扎破腸子好像不應該是他們的手筆。然而事與願違,這種事兒就真的發生了。分析起來,這又是日本醫療的另一個罩門——公立醫院的大夫,不收紅包不受禮,手藝卻不敢讓人恭維。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東瀛觀醫記(3)

日本的醫院分為公立、私立兩種,公立醫院,往往都有極宏偉的大樓,市立醫院常比市政府大,令人望之肅然起敬。這裡裝備極為精良,CT、核磁共振、陰極射線管等等裝置幾乎屬於必備之品,然而不幸的是,上面所說的類似笑話的事情,大多發生在這些富麗堂皇的公立醫院裡。

究其原因,卻原來是中國多年前就開始叨嘮的一個詞——鐵飯碗。

日本的大夫待遇優厚,然而還是略有區別,一般在公立醫院的大夫,收入要低於私立醫院,因為私立醫院目的是賺錢,賺得多了,大夫們的好處自然也多些。而公立醫院大夫們的收入是固定的,只要不貪汙索賄,即便出點不大的醫療事故也是行內監督,不會丟了工作,那是有保障的鐵飯碗。鐵飯碗好是好,可從另一個角度看,看好看壞一個樣,那大夫們還有多少提高醫療技術的積極性呢?於是日本公立醫院的大夫們給人的印象就是循規蹈矩,但幹活的積極性不高,至少患者是沒有多少“消費者是上帝”這類感受的。沒有積極性,那麼日本公立醫院的大夫們技術水平上出些問題,對患者敷衍一點,也就是正常的了。(這一點,常有人抱怨中國醫院的工作人員態度不好,不負責任,大概,原因也是差不多吧。)

日本一些大學附屬的醫院,則普遍被認為醫療態度很好,原因也簡單,那兒的大夫多半還有科研的任務,人生很有奔頭,自然沒有普通公立醫院大夫那種暮氣嘍。

如果是這樣,可能有朋友說,都搞私立的,不就好了?

私有化,的確是一條好辦法,打破鐵飯碗麼,中國人領教過了。

然而有那麼句話怎麼說?——“世界上沒有萬用良藥”。

說到私有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