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俄羅斯發動的這場以盧布撬動國際貨幣體系乃至國際政經格局的大戲已經初露端倪。
盧布何以挾能源以超美元?
儘管盧布的國際貨幣程序其路甚遠,但它畢竟如是邁出了第一步。回顧歷史,一國貨幣充當國際貨幣往往與兩個過程出現“重合”。
第一,與這個國家成為霸權國家的過程重合;第二,與這個國家大量出口能源重合。筆者猜想,這樣的重合應該不僅僅是歷史的偶然和巧合。
能源出口往往是國家崛起和本國貨幣充當國際貨幣的助推劑。英國在成長為世界霸權國家的歷史時期,就一直是煤炭出口國。根據《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提供的數字,英國在1837年煤炭出口就突破100萬噸,在1867年突破1000萬噸。1923年英國煤炭出口達8073萬噸,佔其總產量的29%。英國的金本位制度,被歐洲主要國家效仿併成為國際貨幣制度,也是在這一時期。
美國成長為霸權國家的歷史時期,正是世界能源圖景中的“墨西哥灣時代”。一戰時期,石油已經影響戰局。二戰期間,石油的地位舉足輕重。美國在二戰期間成為盟國的主要能源供應者。二戰後,美國幾乎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的2/3。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美國完全確立了世界霸權的地位,美元成為了國際貨幣。
雖然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地位已經遠不能與歷史上的英國和美國相比,但盧布作為能源交易的結算貨幣,勢必推動其國際化程序,並將撬動國際格局。
在國際格局的“核恐怖時代”,軍事霸權的絕對優勢已經沒有意義。核大國之間,無論哪一方,都不會將衝突升級到要去觸動核按鈕的那一刻。任何試圖改變現狀的企圖,都將得不償失。換句話說,軍事實力的作用已經大大貶值了。
相反,現在坐擁能源的國家,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大大提升了。《華爾街日報》在最近刊發的一篇《原油現實:權力從石油消費國向生產國轉移》的文章中就指出,石油價格持續攀升的困局,絕不僅僅是供與求的暫時震盪,攪動能源領域的,還有西方消費國和石油供應國之間權力的持久轉移。原來的相互依賴關係正在瓦解,新的秩序正在形成,美國與其盟國以及其他能源消費大國,正在從優勢轉為劣勢。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國之一,其相對於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分量,無疑大大增加了。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盧布挾能源以超美元?(2)
不過,正如中國古人說,挾泰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盧布要挾能源之重,經國際化歷程,最終成為可在世界鑄幣稅徵收格局中分上一杯羹的世界貨幣,這自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舊霸權可能的反制之外,莫斯科至少還要突破三重障礙。
障礙之一是,鑄幣稅既得利益集團的掣肘。這個利益集團,不僅包括獲得鑄幣稅收益的世界通貨提供方,並且還包括一些被核心國家貨幣所化的參與者,例如那些已經美元化或者帶有鮮明的美元化色彩的國家。貨幣乃國之大事,特別是對於一些拉美國家,它們在美元化方向上的每一次舉足,都是政治博弈的艱難結果,由此更會著意於維持美元化的好處,期望憑藉外部穩定的美元,為國內因政治不穩而廢弛的金融紀律立下“硬約束”的標尺。它們顯然是不容其它新興貨幣力量攪局的。
進而言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那些從泛美元化中拿到了“得自匯率穩定的收益”的國家,也不會樂於看到盧布集團的崛起。匯率的絕對穩定只有從單一貨幣中才能獲得,強勢貨幣種類越多,其間衝突的規模也會越大。新興貨幣力量的崛起,會削弱原有世界通貨利益集團控制幣值的談判能力,這對匯率可能造成衝擊,由此損害那些接受了事實美元化的國家的利益,可能招致他們的反對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障礙之二是,俄羅斯對外貿易勢單力暴�先看對外貿易的總量。從商品貿易看,俄羅斯出口額佔世界出口總額比重大約只有2%,進口比重則只有1%;從服務貿易看,出口額比重僅為%,進口額比重也只有%。如此低的對外貿易額度,顯然尚不具備拉動交易各國對盧布需求的能力。
再看對外貿易的結構。俄羅斯外貿結構的顯著特點是,進出口均向獨聯體國家傾斜,除了歐洲之外,獨聯體國家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傳統上,這個區域與俄羅斯有密切的聯絡,如果真能“和同為一家”,哪怕是結為同心同德的兄弟之邦,俄羅斯在這個區域的貿易傾斜也許真的可以形成一架推動盧布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