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投機如何影響油價波動?

按照期貨合約交易者買賣期貨合約的目的,期貨合約交易者可分為套期保值者(hedgers)和投機者(speculators)兩類。套期保值者包括貿易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其期貨交易的目標在於減少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進行風險規避;而投機者則利用其對期貨合約價格波動的預測,試圖透過低買高賣而實現的買賣價差(乘以交易量)作為其風險利潤。顯然,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者的買賣價差決策提供了市場流動性,實現了期貨市場的出清,起到了貿易中介的作用。期貨市場中投機者與套期保值者之間的交易一方面創造了市場,提供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和即時性,因而使期貨交易更容易達成、交易成本更低;另一方面,為獲取更大的利潤,投機者存在非常強的動機研究期貨合約相關商品的供需狀況,大批投機者的存在使對貿易商品供需的研究更為深入,對公開資訊的利用更為充分,透過將其處理後的資訊變為期貨買賣決策,形成期貨市場的成交價格,有力地減弱了資訊不完全對交易效率的影響,使商品交易更能反映商品的真實供需格局,起到了發現價格的功能。

期貨市場間和期貨市場內都存在非常強的競爭,尤其是在現代通訊技術和資料處理技術廣泛用於期貨交易之後,期貨市場中的會員資格趨向於可以開放進入,在位的會員和交易者無法獲得或維持其市場勢力。交易者(尤其是投機者)之間的競爭使得期貨價格很難大幅度偏離合理的價格水平,因為任何此類偏離都會產生獲利空間並引致相應的投機交易行為,推動價格回覆至合理水平。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油價波動與金融投機(2)

預期如何影響投機行為

按照法國石油工業聯盟主席西朗斯基的看法,供需緊張是導致高油價的根本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導致了普遍的油價上漲預期。在這一預期下,石油不僅僅作為能源產品,還作為投資資產存在。由於石油價格由生產成本、壟斷利潤、壟斷地租、風險溢價、金融溢價等部分組成,一些投行和利益相關機構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人為製造諸如供需緊張、運輸通道風險或自然風險、美元貶值等預期。油價波動中上漲的預期不僅刺激了大量投機資金的湧入,還刺激了商業交易者的異化。後者透過增加存貨、惜售等機制謀求獲得資產收益。按照西朗斯基的說法,他們的“投機行為放大了油價上漲趨勢”。Hamilton指出,賣出到期合約的投機者發現,不斷增加的期貨購買量轉化為不斷增長的期貨和現貨價格,可導致自我實現的預期和投機。但高油價將促使消費下降而生產增加,持續的投機價格將導致貿易中介持續的存貨增加,或者生產的削減,前者明顯是不可持續的,而後者毋寧說是供給削減造成了油價的上漲 。OPEC所言的供過於求因而削減生產,以及石油公司的庫存量增加皆由此維持了油價上漲的預期,促成了其自我實現的增長。

1、石油公司製造短缺預期

在國際石油市場中,存在兩個層面的供給和需求:一個層面是產油國的生產和供給以及石油公司的需求(也包括投機者的買入需求),另一個層面是石油公司將加工後石油產品投放市場的生產和供給,以及包括個體消費者在內的最終需求。的確可能,產油國生產的石油量很大,但卻不能完全透過石油公司的貿易中介變為最終石油產品的供給,因而,一方面OPEC認為產等於或大於求,另一方面消費者或消費市場卻供不應求,後者轉變為推進油價上漲的訊號,形成高油價,刺激期貨市場上的商業*者增加庫存並“異化”,導致油價上漲的訊號被傳遞到現貨市場,形成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並推動其自我實現。

以上兩層面供需差異導致油價上漲的重要支撐條件是石油公司庫存量的增加,但也可能透過庫存之外的政策得以實現。此類行為一般非常隱秘,很難界定,也很難被察覺。逼入,調查顯示,一些跨國石油公司在近一年時間內,多次無故停工檢修其煉油廠,人為製造產出短缺。

2、供需矛盾的真實預期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亞太區域石油消費量迅速增長,在1997年超過歐洲、美國的消費量,進入21世紀後繼續快速增長,2000…2007年年均增長率為。相應,同期世界石油消費增長率為,而世界石油生產的增長率僅為,需求增長明顯快於生產增長。從2000…2006年歐盟、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的石油消費量也出現較明顯的增長。美國和歐盟2007年的石油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