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還是上班?暈迷。

有些朋友給我的書評很中肯,說得很對,我也根據這些書評修改了很多,對他們我是由衷感謝!但是對於這些朋友,我只想說:打擊人請別找我,本人抗打擊100%。發點牢騷,這就為喜歡這書的朋友們更新去了:)

紫氣閣(。ziqige。)提供TXT小說免費下載,完全免費小說線上閱讀!

正文 龍的資料(非正文)

書中第三章節中涉及到了中國傳說中的龍,對於這古老的圖騰,大家一定很感興趣:)有幾個QQ中的朋友說我的小說中關於龍有很多東西寫得和他們想像中的不一樣,所以找來我作為資料的這個貼子,感興趣的看下,不感興趣大可直接越過:)另我也並非把整個貼子粘來,選的也只是與本文中有些關連的部分。(紫氣閣 。ZiQIgE。)

中國人一直自許為龍的傳人。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因為遠古的時候夏族的代表就正是以後流傳數千年,神性越來越強的龍。

據說當年鯀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當時地面上的人們受到洪水的侵逼,四處逃竄,無法打獵耕種,幾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但是鯀對於這樣大規模的洪水所能想出來的辦法就只有圍堵。眼看著這些洪水不斷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壩,鯀再也不能忍受眼睜睜看著凡人受苦卻無能為力的無力感了,於是他決定盜取天庭的寶物“息壤”——這是一種會不斷生長的土壤,能夠使得鯀的圍堵不會再失效。

在“息壤”的幫助下,凡人們脫離了洪水的災難,開始離開的貧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開始生活。鯀看著這些凡人能夠因為他的幫助而開始安居樂業,感到十分的欣慰。正準備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時候,天界的主人堯對於“息壤”被盜,感到十分的震怒。於是收回“息壤”,讓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樂業的景象又成為一片汪洋。

鯀束手無策,不但無法拯救這些凡人,自己也被堯用雷電殛死(“昔堯殛鯀於羽山……”——《左傳·昭公十七年》)。治水失敗的鯀懷著滿腹的怨恨,被雷電殛死了之後,不但死不瞑目,屍身經過了三年都不腐壞。堯唯恐鯀的屍身會產生什麼異變,於是派出勇士用鋒利的吳刀將鯀的屍身剖開,但是沒有料到鯀的怨氣醞積在腹中,變成了一隻黃龍,這隻黃龍也就是鯀的兒子禹(“鯀死,三歲入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山海經·海內經》,郭僕注引《歸藏·啟噬》;“鯀殛死三歲不腐,副之以吳刀,是用出禹。”——《路史·後紀》,注引《歸藏·啟噬》)。

禹用疏導的方式來將這場可怕的洪水結束掉。而在這段治水的過程中,一方面他運用龍乃水神的力量解決了許多問題,另方面手底下也收服了許多隻興風作浪的孽龍,轉而幫助他治水。長江三峽中的“斬龍臺”和“錯開峽”據說是當年禹斬掉一隻亂開水道,險些誤了大事的孽龍的地方。接著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國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也是一個以龍為圖騰的氏族,自此,龍就在中國人的傳說中開始生根……

至於中國傳說中龍的形象呢?據說龍是可以幻化成任何形象的,他可以像一條小蟲一樣,也可以變成天上騰雲駕霧的的神獸,他也可以幻化成人等等的各種生物。不過在傳說中,或是在民間藝術中,龍還是有一個固定的形象的:“三停九似”,就是一隻龍的基本形態描寫,在古籍中看到的記載,說龍的身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而三個部分之間都是長度相同的,“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淵薦類函》卷四三十八引《會編世傳》。而九似則是宋人羅願在《爾雅翼·釋龍》中所提出來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後來明代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用了這種說法,並且將“鱗似魚”換成了“鱗似鯉”,而且增加了“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口旁有須冉,頜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的說法,也因為九九陽數的這種說法,解釋了為什麼傳說中龍具有降妖伏怪的本領,因為九九乃至陽,至陽之物當然能夠輕易的降服一些屬陰的魑魅魍魎、妖邪之流。而在《夢溪筆談》中也提到,黑水之西有一座夜來山,山上有一座射龍廟,廟裡珍藏著一具龍舌,“其形如劍”。而古代的人在替這種神獸作畫的時候,也有一些繪畫上的忌諱:嘴忌合、眼忌閉、頸忌胖、身忌短、頭忌低。

而在古代的中國到底存在過哪些龍類呢?我們就從黃帝的時代開始講起!當年黃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戰的時候,蚩尤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