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許毅對selina這個性格卻覺得非常適合,因為當他有些氣餒的時候,selina就會出言安慰,對他的那些奇怪的想法表示支援,而當他有些“得意忘形”的時候,selina又會及時得出來敲許毅的腦袋,讓他的理論從模糊逐漸走向清晰,越來越接近事情的真相。
現有的人工智慧理論的侷限性在哪裡?許毅逐漸抓住了關鍵所在——研究人工智慧、編寫人工智慧的那些人。
現在的那些人工智慧程式,都是由研究人員首先對人類智慧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將這些特點進行抽象,形成各種各樣的模型、演算法,有時候還會採用一些數學理論進行輔助處理。這樣,問題就來了。這些程式一旦編寫成功之後,系統就會按照那些程式原先固定好的方式進行特定的智慧處理工作。所以,這些程式的能夠完成的功能、靈活性、智慧程度的高低,都要受到程式設計人員對人類智慧的認識的限制。也就是說,這些智慧程式都是死板的,既定的。不會再出現什麼變化,想要出現像人類智慧那樣高階的功能,具有抽象、聯想功能,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人類的智慧是非常靈活的。很多想法都是“憑空”產生,也許在之前,這個想法從來沒有在腦海中出現過,是大腦隨著情況的變化臨時想出了新的處理方式。顯然,這裡和智慧程式唯一的區別就在於這個“想出”的來源,如果不考慮這個,那人類的智慧就基本和既定的程式無異了。
為什麼能夠“想出”處理方式?這些想法怎麼出現的?很顯然,這表明人類的智慧並不是按照某些固定的方式進行的。許毅覺得,他的類人智慧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他覺得自己抓住了研究類人智慧的關鍵點和出發點,類人智慧的模擬,首先要從這裡開始。
在此基礎上,許毅提出了一個自程式設計理論:人類智慧的本質其實是大腦的操作能力、對資訊的操作能力。而在計算機中,各種操作都是由程式來實現的,於是,在智慧和計算程式中間,就可以建立起一種特殊的對映——人類智慧能夠不斷“想出”新的處理方式,對應於計算機,就相當於計算機能夠不斷的自己編寫出新的程式。
這樣,許毅的類人智慧理論研究終於從末尾開始逆推到了起點:要成功的模擬出人類的智慧,首先要解決計算機的自程式設計問題。
讓計算機自己能夠編寫程式?這可能嗎?selina聽到許毅的這個理論的時候,她在第一時間內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並且由此推匯出了一個悖論:自程式設計是類人智慧的起點,但是如果使用計算機語言來實現自程式設計程式,要如何讓計算機來理解這個源程式的語言和語法?怎樣來設計自程式設計程式呢?如何除錯?很顯然,要完全實現這些功能本身就要求計算機有較高的智慧才能做到,那麼它的高智慧又是如何來的?這就成為了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悖論。
許毅到這裡也被難住了,到底怎麼來解決這個自程式設計問題,這段時間來他一直沒有頭緒,不過他相信,只要他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的類人智慧理論就一定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到時候類人智慧就會有其基本的理論基石,從而將整個理論大廈完全建立起來!
最初的智慧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智慧的產生和哪些因素有關?單細胞生物再到多細胞生物怎麼根據周圍的環境來進行自我“程式設計”?……許毅躺在床上直直的望著天花板回想著自己在麻省的時候看的那些生物書籍。為了研究智慧的本質和起源,他看了很多本生物方面的著作,從微觀到宏觀。
“在最開始,生物肯定是不存在智慧的,所有動作都是無意識的,出自於自己的本能……”許毅這樣想道,“按照層次理論,它們那個時候應該遵守另外一套規律……”
想著,想著,許毅突然噌的一下坐了起來,他伸出自己的手,張開手掌然後又握緊,接著又張開……
“有了!”許毅情不自禁的喊了出來。他想,他已經發現到了一個可行的方法!
仔細現察著手的活動過程,可以發現,手的整個動作都是由一系列細微的小動作而組成的,整個手掌的伸張包含了肌肉的拉伸和收縮,骨骼的活動……雖然這些細小的動作本身獨立出來並不能表現出什麼效果,但是一旦它們組合起來,就形成了集體的力量。
將這個原理應用到程式設計當中,許毅找到了一種自程式設計程式的編寫方法-一首先編寫一些能夠成功執行的基本小程式塊,然後將這些小程式塊以一種特定的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較大的程式,而這個大程式便能夠完成某種的功能。這種功能並不是小程式塊所具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