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是最大的贏家。
希特勒的敏銳洞察力終於開始折服德軍的將領,這位領袖的確有不同尋常的地方,希特勒的威望直線提高,德國的軍備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喬宇是在前往庫倫的專列之上得到的這個訊息,隨行的參謀長蔣百里拿到這份情報之後。久久不語。他和喬宇都十分清楚,他們此時正在見證著一個國家的急速衰落,而這個國家在十多年前還能夠頂住巨大的壓力,犧牲了一代人換取了一場慘烈的勝利。
雖然中國也和法國發生過矛盾,但是中**方也很清楚,中國能夠挑戰法國更多的是靠著地理優勢,這個從一戰之中走出了陸軍強國還是十分唬人的。中**隊也曾經參加過西線戰場,對於法**隊的頑強還是有所瞭解,淪落到現在的地步,實在是出乎蔣百里的意料。
“大總統,法國這個國家完蛋了,我敢說下一次德法之間的戰爭。法國人必定慘敗,甚至連還手的可能都沒有,別看現在法軍裝備還算先進,人數也不少,但是這支軍隊沒有了靈魂,就好像當年的滿清,看起來再強大,也不過是任人魚肉而已!”
蔣百里給法國下了這樣的斷言。其實也是有根據的。一支軍隊的強弱不光取決於裝備的強弱,更要看精氣神。這一次針對德國的行動,法**方居然採取了曖昧的態度,沒有主戰,倒是議會的一些議員在高呼軍事幹預,這在蔣百里看來完全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軍隊從來沒有鷹派和鴿派之分,一支優秀的軍隊只有鷹派,軍人就要時刻準備著去打仗,去建功立業,這是軍人的使命,如果軍人都期盼著和平,那麼這個國家就真的沒救了。
而法國恰恰就是失去了這種尚武精神,喬宇此時也是感慨萬千,雖然他知道二戰開局的時候,法國一個月就被淘汰出局,但是身處這個時空,喬宇還是不能完全相信看起來強大無比的法國會迅速敗亡,要知道現在法國的裝備並不差,就算到了二戰的時候,法國裝備也不是全面落後的。
現在一看喬宇完全相信了,法國失去的就是強國之心,軍隊失去了敢戰之氣。
“百里兄,法國的軍隊也不是沒有動作,他們派遣了十三個師加強了馬奇諾防線!”
對於法軍這種黑色幽默蔣百里也忍不住想要發笑:“法國只要派出十個師,甚至五個師就能讓德國退縮,現在希特勒手上的力量很有限,而法國人不派一兵一卒進入德國,相反自己用十三個師加強防備,再硬的烏龜殼都有被打碎的一天,法國這是把鴕鳥精神發揚到極致啊,完全是自己欺騙自己!”
經過了幾次的試探,中國的高層對於英法虛弱的本質有了清楚的認識,他們不敢對德國強硬,不敢對義大利強硬,也就別指望著能夠對中國強硬。
“大總統,我看您還不如現在就回北京,主持大軍,立刻攻擊印支三國,將中南半島拿到自己的手中,然後儘快的清洗當地的土著,咱們越是早一點控制南洋,就越能夠佔據主動,有些髒活累活黑活就應該開國的時候去做,後輩沒有咱們這樣的控制能力,而且時代在發展,民族主義也在崛起,往後的事情恐怕就不好辦了!”
喬宇也十分贊同蔣百里的說法,的確開國的一代人必須要儘可能的為後代掃清障礙,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哪怕是因此招來非議,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百里兄,這次巡視不能輕易結束,南邊的事情讓吳桐處理就行,法國已經不足為慮,真正讓咱們擔心的是蘇聯人!”
沙俄這個國家從誕生之日起就讓歐亞兩洲的國家感到了切實的威脅,雙頭鷹對於擴張的熱衷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民族,中國奪回了外東北,又扶持了一個遠東共和國,算是將俄國伸向太平洋的一個頭徹底斬了下來。
但是新一代的沙皇斯大林是絕對不會甘心退縮的,隨著蘇聯的實力提升,中蘇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雙方劍拔弩張,氣氛很嚴峻。
專列進入庫倫之後,情況就和內地迥然不同了,這裡正對的並不是中蘇邊境,而是中國和遠東共和國的邊境。
兩國關係並不算嚴峻,相反還十分友好,自從托洛茨基的風波結束之後。遠東共和國的國策就發生了重大變化。主席克拉斯諾曉剋夫想要在兩個巨人之間尋求平衡,自然而然的就要和中國展開合作。
更為重要的是遠東共和國面積雖然不小,但是人口十分有限,加上地處寒冷的高緯度地帶,幾乎什麼都不能生產,支柱產業就是採礦,靠著礦石換取輕工業產品和糧食。
在這個方面中國比起俄國有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