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罵朕獨斷專行、閉塞言路了,這一次是朕有理,雖然教訓了他們,可若是當真重懲,反而有理也說不清,春秋這樣說,莫不是也是為了宮中的聲譽?
如此一想,朱厚照本擰著的眼眉緩緩舒展開來,朝葉春秋一笑,道。
“一干讀書人,本該好好任事、讀書,卻來此喧鬧,朕本欲重懲,可看在鎮國公的面前,就此作罷,爾等統統面壁思過吧。”
此言一出,讓不少人長長鬆了口氣,他們本是認為自己佔著大道理,所以激憤而來,可一旦知道自己並不佔理,心裡便開始恐懼了,在天子面前胡攪蠻纏,會是什麼下場,最輕的,若是革了自己的功名或者罷官,都是無法接受的事。
只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最終是葉春秋為他們求情,想到方才楊慎對葉春秋的痛罵,自己居然還深以為然,這時不禁面色臊紅,葉春秋固然是騎著高頭大馬,徐徐與天子靠攏,此時不少人都抬眸,感激的看葉春秋一眼。
而葉春秋,對此只當沒有看到,自己是讀書人出身,讀書人的想法,他是再清楚不過了,用劉瑾或者是朱厚照的辦法對付讀書人,只會適得其反。
楊家的人,故意和清流和讀書人捆綁一起,強行去對付他們,只會引起輿論的反彈,所以葉春秋索性做一個順水人情。
朱厚照想通之後,便不在糾結和氣憤,面色也是緩和了不少,正色的吩咐道。
“告訴劉瑾,放人,往後,再不可這樣拿生員了,他們愛說,就由他們說去,朕從登基到而今,被多少御史罵過,還會在乎幾個生員?”
說著,他朝葉春秋一笑,眨眨眼。顯示他理解了葉春秋的意思,無非就是做好人罷了,朕也會,朕上馬能奔襲韃靼人,下了馬,也能假裝自己寬厚。
不過……是不是該找劉瑾把這些人統統記下來,下一次,再找一個由頭秋後算賬呢。
葉春秋與他心意相通,自然知道朱厚照是抱著別樣的心思做出的決定,於是忙是不失時機道:“陛下寬宏大量,這是國家之幸。”
朱厚照開心的哈哈一笑,便打馬,帶著諸人,朝著大明門的門洞進去。
………………
含淚求票。(未完待續。)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高枕無憂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境況,朱厚照被破壞的心情總算又好起來了。
葉春秋吐出了一口氣,便打馬隨著朱厚照的身後繼續入宮。
只是他眼角的餘光看向楊慎時,這位跟他一樣同樣是正德年間的狀元,葉春秋的後進,而今的翰林院修撰,卻是朝著葉春秋投射來了一股怨毒的目光。
葉春秋心中一凜。
在葉春秋的求情下,朱厚照總算放過楊慎和那些讀書人,葉春秋如此做,並不奢望自己能收穫什麼感激之情,雖然有不少清流和讀書人朝自己露出感激之色,可是至少,葉春秋很清楚自己這樣做,只是不願意和士林為敵,從而做個順水人情罷了。
可葉春秋有一點很明確的,他做了好事,雖不求感恩,可絕不願意接受仇恨。
楊慎這個人……
葉春秋突然回眸,目光深深地注視著楊慎,而後朝他如沐春風地一笑。
這一個舉動,卻是完全出乎了楊慎的意料之外,楊慎頓時有一種深深的羞辱感湧上心頭。
在這大明朝裡,他春風得意,要家世有家世,要才華有才華,本來至少也該是個人人敬仰和羨慕的物件,可而今卻成了天大的笑話。
葉春秋若是這個時候請陛下嚴懲他們,楊慎尚可以表現出一點‘風骨’出來,可是被陛下痛打不說,父親又給了自己兩個耳光,而葉春秋最後卻做了一個好人,反而顯得葉春秋人品高尚,他則無理取鬧了。
同是狀元,這葉春秋是青雲直上,而今已是獨當一面,成為天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反觀自己……
楊慎不禁惱怒萬分,至於葉春秋朝他露出的微笑,令他更是妒火中燒,手不由捉緊了起來,似乎只有這樣,才讓他忍下有可能做出激進之舉的衝動。
這笑容真是太刺眼了,這不就是傳說中勝利者的微笑嗎?
呵,葉春秋……
楊廷和依然還跪著,因為陛下沒有讓他平身,所以這本該伴駕入宮的閣老,現在卻只好隨楊慎諸人一樣,在此飽經風霜。
這一次,楊廷和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實在是虧得太大了。
楊慎跪行上前,靠近了楊廷和,低聲道:“父親……這葉……”
“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