熜之間的意氣之爭?更關係到了李東陽的抱負,到了他這個年紀,到了他現在的地位,若是有機會能一展抱負,是何其重要的事。
朱厚照也不由自主地豁然而起,禁不住想要歡呼雀躍,而滿殿的大臣,更是忍不住紛紛竊竊私語起來。
顯然,當這第二道難題被葉春秋破解的時候,許多人是真正對葉春秋心悅誠服了,一個人的學識,到了這個地步,說是文曲星下凡,真是一丁點都沒有錯。
只是,葉春秋為何能答中這個題呢?這確實是匪夷所思的事。
而葉春秋接下來,卻是解開了大家的疑惑,葉春秋慢悠悠地道:“我為何就不知呢?看來世子還是要多讀書啊,這個鐎鬥到了秦漢之後,確實已經失傳了,只有史記中一筆帶過地提及,若只以史記而論,要證明它是鐎鬥,未免有些牽強,不過恰好,這北宋年間,那宋徽宗皇帝最愛金石之物,天下的金石,他俱都有所收藏,他命人修了《宣和博古圖》,這博古圖中就記錄有一見宣和殿的青銅鐎鬥,書中所記錄的是:右高七寸八分,深二寸三分,口徑四寸三分,容一升,重三斤一兩,有耳,有流,有柄,是器鐎鬥也。若是有人不信,不知宮中是否抄錄了《宣和博古圖》,命人取來一看便知。”
葉春秋抿了抿嘴,泰然自若地繼續道:“還請人再量一量,是否右高七寸八分,深二寸三分,口徑四寸三分,容一升,重量又是否是三斤一兩。”
他說著,有宦官猶豫地看向朱厚照,而此時,君臣們真正的服氣了。
你葉春秋認得它已是奇蹟,偏偏,竟還將它的來歷和歷史上的記載說得一清二楚,現在倒好,連它的‘尺寸’‘重量’都如此詳盡了。
出鬼了啊,這傢伙莫非還真是天下的書都看過?不只如此,居然還都熟讀於心?
朱厚照不信,他朝一旁的宦官努努嘴示意。
於是宦官腳步匆匆地出去,與此同時,有宦官拿出了量尺,對那鐎鬥進行測量,少頃,這宦官扯開嗓子唱喏:“右高七寸八分……”
“深二寸三分。”
接著稱重:“重三斤一兩二錢。”
有人拿了米來,倒入口徑之中填滿,接著取出稱重,最後唱喏:“容……一升。”
每一個人的反應都是目瞪口呆,果然……分毫不差,除了所謂的稱重多了二錢,不過這可以理解,肯定會有一丁點的偏差。
而這時,那取了《宣和博古圖》的宦官急匆匆地捧著書來了,拜倒道:“啟稟陛下,《宣和博古圖》卷二十至卷二十一,果有鐎鬥記載,與鎮國公所言,一般無二。”(未完待續。)
淚流滿臉
看著月票榜,不禁淚流滿臉,沒票好傷心呀,老虎快給壓得喘不過氣了,還有支援老虎的嗎?在起點裡,老虎碼字也不算懶惰吧,可是看著別人的票兒一個勁的往上飆,老虎可沒勁了,傷心啊……好吧,說回來,今天應該是元旦假的最後一天了,真是羨慕大家呢,老虎一年到頭都沒有假日的,過完今天,這假期就結束了吧,大家好好地歇息了,明天又要繼續奮鬥了,新的一年,大家都一起加油!(未完待續。)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後果很嚴重
當那個去查閱《宣和博古圖》的宦官說罷,霎時間,滿堂皆驚。
因為葉春秋答出題來不算稀奇,可能他恰好涉及到了這個知識,可是似葉春秋這般,能從容地進行舉證,羅列出《史記》和《宣和博古圖》來證明,甚至細緻得將《宣和博古圖》的內容說德一分不差,這就真正驚為天人了。
滿朝文武都知道,葉春秋乃是狀元公,其實按理來說,狀元公博聞強記,這本沒有錯,若是沒有足夠的智慧,如何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可是要知道,即便你葉春秋有本事,不但看四書五經能考狀元,居然還有閒心去看雜書,而且這樣的雜書,一般人只當休閒的手段去看,誰吃飽了撐著,會銘記於心的?
可你說葉春秋遊手好閒,顯然不對,遊手好閒的人是考不中狀元的,一個考中的狀元的人,既在經史和八股的領域可算是第一人,可葉春秋竟還能分心去記下這些雜書,甚至做到一字不差,這就……
這個世上,總會有神人,有人叫神通,有人叫文曲星下凡,不過歷來大家的性子,總是不吝於虛誇別人,而到了自己時,則表現謙虛。
也就是說,無論任何神通和文曲星,其實都帶有浮誇的成分。而葉春秋這種,將這考據信手捏來,連尺寸都記憶猶新一般,只給人一種頂禮膜拜的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