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啟奏這幾個字,心頭頓然地撲騰了一下。
然後葉春秋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錯愕的事,如瘋了一般,一個箭步衝到了劉瑾面前,很不客氣地奪過了奏疏。
這時候,管他什麼君前失儀,管他什麼規矩,他眼睛貪婪地在奏疏上掃視著,接著渾身一震,整個人差點要暈了過去。
還活著……父親還活著,不但活著,竟還立下了大功,收復了遼東不說,還擒獲了叛賊……
葉春秋本是疲累而顯得陰沉的臉,因為激動,浮現著紅暈,眩暈感更加重了。
而心在,他卻毫不在乎,突然大笑起來:“哈哈……”
在這社稷壇裡,居然如此不守規矩?只是現在,卻沒人跟葉春秋計較,因為此時神庫裡的大臣們已經譁然了。
葉春秋這時急速地道:“逆賊楊玉,勾結女真人謀反,臣事前失察,以至賊人殺入遼東,有遊擊將軍劉進,護臣出城……”
他一邊念,一邊大笑,邊上的朱厚照則是叉著手,也是喜不自勝,忍不住接了葉春秋的話茬道:“哎呀,朕聽了都急死了,你這樣念,要念到什麼時候,朕就直說了吧,遼東已經收復,巡撫葉景,隻身入朝鮮,招募勇士,越境殺入遼東,連破三十七座關塞,殺入遼陽,一干賊人,統統都被擒獲,哎呀……這是上天保佑,不不不,這是葉卿家的大功一件啊,什麼叫做守土有責,這便是守土有責,若是人人都如葉卿家這般,臨危不懼,都如他這般,智勇雙全,如他這般,這大明的江山何止是萬萬年,朕萬萬想不到,真真想不到,想不到葉卿家不但沒有死,而是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果然不愧是春秋的父親,老子英雄兒好漢,揚眉吐氣,揚眉吐氣啊這是。”
說到這裡,朱厚照想起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來。
方才唸的祭文不對啊。
他記得那祭文裡寫得很清楚,遼東沒了,祖宗的基業被自己敗了,這是什麼,這是子孫不肖啊。
這祭文是禮部所撰,朱厚照只能按著寫,心裡雖然憋屈,其實也很清楚,這話兒是沒有錯的,特麼的遼東確實是丟了,我朱厚照給祖宗們丟人了,很不好意思。
哪裡知道,這特麼的突然來了大捷,不不不,是失而復得,不但失而復得,而且那些狗賊統統都已經拿了。
朕……哪裡對不住祖宗了?
這樣一想,朱厚照就覺得這事情很嚴重了。
朕沒錯,憑什麼就得認錯呢,祖宗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了遼東沒了,一定在天上氣惱得很吧,不成,得去重新念一遍祭文啊,啊……再讓禮部重新撰寫一份,怕是來不及了,可該怎麼說呢?
朱厚照是個有錯也不認的了,這是他的天性,人嘛,總是愛面子,何況還是皇帝,可現在倒好,朕明明沒錯,也沒對不住祖宗的地方,憑什麼還去悔過?得改,不,是得立即改。
朱厚照便道:“還愣著做什麼,重新祭祀,報喜,不………是報功。”
朱厚照的行為,是讓大家不能接受的。
因為很多訊息,大家還沒消化過來呢,事實上,國朝不曾遇到過這樣的烏龍啊,現在這樣子,簡直就成了天大的笑話了。(未完待續。。)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後遺症來了
大明的制度到了而今,已是極為完善,確實是不可能發生這樣的烏龍。
某種意義來說,在政治上,葉景已經死了,而這也能死而復生,確實是一件讓人無語的事。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個誤會,本質上還在於遼東的叛亂來得過於急促,這場狂風驟雨之後,整個關內人心惶惶,等到葉景疑似就義的訊息傳來,暫時朝廷也無從去證實這個訊息了,可是另一方面,現在人心不定,流言蜚語傳得到處都是,大明的關防又需進行調整,軍民不安,所以朝廷也急需要立下一個牌坊,而這位葉巡撫正好成就了朝廷的所需,被打造成一面旗幟,表明朝廷平叛的決心。
可哪裡想到,原來死了的人還活著,原本失去的遼東被這個死去之人收復了,這樣的反轉,任誰也想不到。
朱厚照想到沒有犯錯,卻要向祖宗認錯,以他這樣性子的人,可想而知有多不爽,自是是急著要重新祭祀。
可就是這狀況來得太突然,大臣們真是五味雜陳,自然有人是喜出望外的,如葉春秋,如王華和謝遷,甚至楊一清,也長長地鬆了口氣。
親人復生,令葉春秋一下子又覺得世界有了色彩,而對於謝遷這類真正憂國憂民之人來說,這對大明的整個邊患來說,確實緩解了不少,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