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一段時間沒見的鄧健卻是冒雪登門。
之前鄧健的腿又折了,葉春秋還前去看望了一次,少不得又被鄧健嘮叨著少惹事,後來葉春秋便因為手上太多事要忙,便沒再去看鄧健,只是此時一見,鄧健的腿腳,看起來已經好了不少。
不過今日,鄧健的臉色似乎顯得格外的凝重,似是心裡端著什麼重要的事情。
一見到葉春秋,鄧健便劈頭蓋臉地道:“春秋,我來,是要問你一件事。”
葉春秋看著鄧健的臉色,雖是滿肚子的疑惑,卻快步將他迎入廳中,鄧健還在廳裡的椅子坐下,便急不可耐地問道:“我只問你,你爹分明是陝西科道御史,巡按陝西各府,何以突然都察院下令他去寧夏巡按屯田之事?”
葉春秋竟是一時愕然,微楞道:“為何突然又去了寧夏?”
這寧夏和陝西雖然都屬於甘陝區域,可是葉春秋卻是知道,大明的行政劃分是極為嚴格的,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出現讓陝西的御史去巡按寧夏的事,何況寧夏屬於邊區,朝廷對於邊鎮的事務向來是慎之又慎,現在聽到這個,葉春秋第一個反應就是,是不是搞錯了?
鄧健看葉春秋反應,便知道葉春秋似乎也不清楚這件事。
而葉春秋心裡的疑問,也正是鄧健的疑問,才覺得蹊蹺。
鄧健皺著深眉,繼續道:“前幾日,寧夏確實有奏報,說是負責屯田之事的,乃是大理寺少卿周東度,此人諂媚劉瑾,斂財巨多,為邊軍所憤,接著安化王又上了奏疏,說是巡撫的御史安淮學屢次侮辱士兵的妻子,請朝廷為他們做主,春秋,這二人,可都是劉瑾的人,在邊鎮上屢屢為人所彈劾,怨言四起,可是一直以來,劉宇對此事,都是壓著不報的,卻突然讓令尊去徹查這兩個劉瑾的人,你說……這裡面……”
對於鄧健後面的問題,葉春秋還沒來得及用心思去深究,可是聽到安化王三個字,葉春秋的臉色一下子變了。
只聽安化王這三個字,葉春秋猛地想起了一段歷史!
正德五六年的時候,安化王謀反……
一開始,這種歷史中的記載,對於葉春秋來說畢竟遙遠,那安化王遠在寧夏,作為藩王,即便他想謀反,葉春秋難道還能提前預警不成?涉及到藩王的事務,只要人家沒有扯旗,作為臣子,是絕不能信口開河的。
而葉春秋怎麼也預料不到,自己的爹赴任陝西不久,就被一紙調令派去了寧夏,那……
顯然……劉宇固然不知道安化王謀反,可是至少知道,安化王對於朝廷是極為不滿的,現在邊鎮的不滿愈來愈加劇,為了做個樣子,便索性讓自己的爹去做個替罪羊,因為寧夏邊鎮的事過於複雜,老爹不過是一個新御史,說句難聽一些的話,不過是一個菜鳥而已,菜鳥能辦成什麼事呢?最後一旦鬧出什麼動靜,或是惹來了什麼民怨,這黑鍋也就扣在了老爹的身上。
如此一來,之前劉宇的行為,都可以解釋得通了,那劉宇固然不能拿他怎樣,可是並不代表,劉宇不可以影響到他爹,作為老爹的上司,先是將他爹調去陝西,這當然沒有問題,葉春秋也不會有任何警覺,可是半途突然改了任命,讓葉景去處理如此棘手的事,卻是令葉春秋打了個措手不及。
可若只是讓他爹去背一個黑鍋,葉春秋倒也罷了,老爹有時候確實有些天真,背個黑鍋,興許還能有吃一塹長一智,也不是什麼壞事,真正的問題在於,葉春秋知道歷史中的安化王即將謀反。
寧夏即將兵變,那安化王殺了所有朝廷委派的官員,而後宣佈謀反,這場叛亂雖然及不上後世的寧王之亂,可是影響卻絕對不小,要知道……寧夏乃是邊鎮所在,屯駐了大量的邊軍,安化王在寧夏,亦有兩衛的護衛,這些加起來,可就是足足四五萬人,四五萬的叛軍,且都是訓練有素之人,這變亂起來,足以讓整個甘陝之地屍橫遍野。
想清楚了這一切,葉春秋的心裡最後冒出了一個結論,老爹此去,只怕……凶多吉少。
“鄧兄。”葉春秋的臉色很是沉重,情緒變得異常激動起來。
這反而讓鄧健有些錯愕,因為他來告訴葉春秋這件事,是覺得葉景可能被劉宇坑了,但倒沒有想到葉景會有什麼性命之危,可是看葉春秋的臉色,不太對勁啊。
葉春秋帶著肅然的語調繼續道:“調令去了多久,可以快馬追回嗎?”
鄧健忙道:“前日就發出去了,我昨日看公文的時候才看到的,現在已經過去了兩日,兩三日時間,快馬足以抵達了陝西,因為是緊急的調令,所以叔父怕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