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另一個是佩刀,臣在刀和劍之間拿捏不了主意,陛下看看這個。”
朱厚照順著葉春秋的目光,落在了一柄直刀上,這直刀長達半丈,朱厚照拿起了,不過一兩多重的樣子,很是輕巧,刀身很輕薄,可是刃上卻無彎曲和弧線,倒又像一柄直劍。
葉春秋道:“這是臣根據唐時的直刀樣式打造的,陛下不妨試一試。”
唐朝時期的直刀,其實和倭刀差不多,這倭刀本就是根據直刀演化而來,只是很快,這種直刀便被淘汰了。
之所以淘汰,倒也不是因為這直刀有什麼缺點,而卻是因為社會的變革。越是纖細的兵刃,其實花費越大,因為這時代冶煉技術不好,若是想製作的過於輕薄,就少不得要用最優質的鋼材,唐朝的時候,貴族以佩戴刀劍為榮,自然捨得不吝重金去鍛造這種直刀,可是等到宋朝開始之後,國家漸漸重文抑武,如此一來,這樣的直刀就失去了市場,何也?不過是因為貴族和富豪人家以佩戴兵器為恥了,而尋常的武夫則被輕蔑得視之為賊配軍、粗鄙之人。
也就是說,當兵的只剩下了一群‘賤民’,賤民們連肚子填飽都難,自然不可能用高昂的價格去鍛造什麼神兵利器,朝廷雖然也會建立造作局,負責這兵器的製造工作,可是朝廷更不可能當真花費不菲的金錢去給丘八們配上直刀。
好鋼,當然不是給你們用的,可若是劣質的鋼鐵打造直刀這種纖細的兵器,往往還沒砍到人身上,多半就已經摺斷了,那麼……既然鋼鐵劣質,為了防止它折斷,就加粗吧,最後,唐刀演化成明刀的時候,這刀就越發厚重了,越是厚重,其實越是與粗製濫造息息相關。
葉春秋用合金鋼製造的直刀,則完全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甚至它比唐時千錘百煉的精製唐刀更加堅韌和鋒利。
朱厚照手握輕飄飄的直刀,沒來由的心神盪漾起來:“好刀啊。”(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二章:隆恩(第二更)
刀確實是好刀。
分量輕,韌性足,朱厚照拿在手上舞了一陣,倒是嚇得身邊的宦官面如土色,生怕朱厚照有什麼意外,弄傷了龍體。
葉春秋卻很是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顯然刀是好刀,不過葉春秋還有別的目的,便道:“陛下,臣有個不情之請。”
朱厚照心情很好,興致勃勃地把玩著手上的直刀,邊道:“你說便是。”
葉春秋隨即道:“臣想請陛下給這刀賜名。”
賜名……
朱厚照眼眸一亮,道:“呀……你這樣一說,朕也覺得很有道理,這刀,確實該有個好名兒。”
朱厚照顯得很認真,對自己喜歡的事,他總是願意一根筋地去做,否則一個天子,好端端的不去安享富貴,為何能對軍事有這麼深的瞭解?這是因為朱厚照在這上頭真正用過心思,也花過很多的功夫。
二人可謂是一拍即合,一個興致勃勃地想在這新軍的武器上留下自己的痕跡,另一個心思更重,本質上,這其實就和後世向領導討要題詞一個道理,鎮國新軍現在名氣算是有了,士氣也是高昂,只有一百多人,所以補給的壓力不大,甚至有些奢侈,那麼還缺少什麼呢?
葉春秋只想到了一個東西……或者說,一支精銳軍馬最需要的東西——自我的認知。
我是誰,我做的是什麼,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的未來是什麼,我將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相信很多人,在靜寂的夜晚,都會不自覺地對著自己問起這個問題。
一個沒有自我認知的人,就容易產生茫然,會失措,更多人會覺得自己現在想做的事毫無意義。
如何才能讓鎮國新軍提振這種自我認知呢?擊潰勇士營是一步,這給了他們強烈的自豪感,他們突然發現,他們原來如此強大,可是接下來呢?葉春秋決心強化這種自我的認知能力,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己與別人是不同的,而事實上,人與人之間本來就不同,那麼怎樣才能比別人優越呢?於是……土豪們不可理喻的行為就出現了,譬如lv包,譬如賓利、譬如萊斯萊斯……諸如此類,其實都是自我認知的某種強化。
我和你們不一樣,因為我有的東西,你沒有。
朱厚照臉上帶笑道:“這刀好,就叫斬虎刀如何?以刀斬虎,大丈夫也。”
“……”葉春秋的臉頓時有點兒僵硬,果然……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是很重要的啊,怎麼聽著,像是殺豬刀一樣。
葉春秋抽了抽嘴角,而後無奈地道:“陛下,臣以為,這該叫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