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生的問題。

那麼,怎樣成熟我們的情緒?

心智的成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走過一個自我探索、自我調整、自我成長的階段,最終走向心平氣和。成長是管理好自己情緒的關鍵,需要自己有成長的自覺意識。在家庭中,需要我們透過與家人之間的互動溝通,透過孩子成長的過程,來重新觀照自己、覺察自己、調整自己和管理自己。

有人說“我性子急,控制不了自己”。其實,人對自己的情緒是有控制力的。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1849~1936)曾經做過一個試驗:刺激會有反應,但在刺激和反應之間是有空隙的。有一個脾氣很急的媽媽,發現讀高中的兒子在看*光碟,她的腦袋“嗡”的一聲,就要爆發。但她學習了有關情緒管理的課程,自己的心智成長之後,就做到了讓自己停頓10秒鐘,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要吼的東西壓下去了。這個轉變的過程就是情緒管理。之後,才能採取理智的、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

想想看,如果這個媽媽當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暴怒之後暴打,那孩子的心理會受到什麼影響?對問題的解決又有什麼好處呢?

一個成年人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如果暴怒哀傷或萎靡沮喪,就是把情緒管理的責任交給了別人。命運多變,人生無常,有很多事情是不能控制的,但我們能夠控制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女人才是生活的舵手。

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的身體,也為了我們的幸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吧。讓自己成為一個情緒成熟的女性,用理智、平和的母愛陽光,照亮孩子成長的天空……

txt小說上傳分享

母親不要太強勢

有一位媽媽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工作中作風強硬幹練,在家裡也是雷厲風行,夫妻二人的事業都很成功。可是他們十五歲的兒子卻性格怯懦,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主見,情緒經常出現不穩定,忽喜忽悲,甚至連自己想吃什麼玩什麼也沒有準主意。媽媽著急,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結果發現,是幹練媽媽的強勢導致了兒子的問題。

“強勢媽媽”因為自己能力出眾,所以往往也苛求孩子做到最好,在生活中對孩子掌控較多,孩子獨立做決定的機會不多,一切都由“能幹”的媽媽安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自己的承擔,形成對媽媽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自然也就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發育。

有一個男生二十多歲了,心智成熟度和任性程度還像一個十多歲的孩子。讀大學時專業是媽媽替他選擇的,他總感覺讀的專業不稱心,後來調換了專業,還是覺得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一直處在對媽媽和環境的埋怨中。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媽媽在老家給他找了一個不錯的工作,但他在工作中又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最後辭職回家,再也不出去工作了。這個孩子的父母也都是很成功的人,尤其媽媽在家也非常強勢,是個女強人,從小對孩子說一不二,兒子的衣食住行、讀書工作,無一不是由媽媽教導、指揮、安排。其結果就是孩子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和麵對生活的能力,一旦遇到麻煩,就變成“兒童”退縮到家中,把所有的煩惱統統拋給了媽媽。

如果一個媽媽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就有些畸形了。媽媽掌控著孩子的童年,孩子成年後也就把解決麻煩的責任甩給了媽媽。長不大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這就是媽媽強勢的後果。

並不是說事業上能幹、料理家庭能力強的媽媽都是“強勢媽媽”。很多事業出色的媽媽,在家庭中既能幹又能和家人平和相處,對孩子循循善誘,強大而不強勢,在教育孩子上對孩子會有很好的引導示範作用。相反,有些能力欠佳的媽媽,卻也會在家中呈現強勢,她們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子女成功是她們的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的失敗,她們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孩子身上,而孩子則在媽媽嚴厲的管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一廂情願中,變得沒有自我和主見。

這樣的“強勢媽媽”往往是完美主義者,付出很多,對親密的人,包括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會很多。然而,一味地要求,就會給孩子壓力;一味地挑剔指責,也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作出的自我肯定,媽媽的過分苛求,容易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大,還可能會有被拋棄的恐慌,這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逐漸長大,他意識到自己即使不合媽媽的心意,媽媽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