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衷俅巫�洌�罄床旁嚼叢窖希�嚼叢澆�饋�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很多人加入了縱情聲色的行列,男女關係比較混亂。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曾採納寵臣李諤的意見對混亂的男女關係做出了規定,要求五品以上官員的妻女不得改嫁。後來隋煬帝即位,其本人就是個荒淫無道的傢伙,其手下官員也好不到哪兒去,當時社會上男女關係十分鬆弛,貞節問題自然也就沒人注意了。

唐代的社會風氣特別開放,這和國力強盛、國家富庶、中外交流增多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民間此時也有提倡貞節的文學作品,但唐代的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女子必須守節,官方也從來沒有鼓勵或褒獎貞節。社會上,男女交往比較自由,離婚和再嫁都很普遍,沒有人反對,也沒有人逼女子守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還寫過一首《嫁人苦》的詩,認為丈夫死後女子要守節是女子苦的一個重要原因。

女子的貞節問題到宋代中葉進入非常嚴酷的階段,此後便愈演愈烈,從表面上看那是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但從本質上看,這完全是封建統治者控制社會的需要。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朝代、社會越是強盛,統治者的信心越強,對社會的控制就越寬鬆,人們享受的自由度也越大。反過來說也一樣。中國從宋代中葉以後,在強虜面前日益顯示其腐朽與空虛,明清兩代從總的看也是江河日下,統治者越是虛弱就越是要千方百計地維護其統治,強調倫常和女子貞節就是這方面的一個重要表現。

宋朝初期,人們對女子貞潔的概念還比較寬泛。民間的女子再嫁現象仍舊比較普遍,很多名人還鼓勵自己身邊的女人再嫁。但好景不長,隨著儒家思想傳播的進一步深入,社會對貞節觀念逐步發生了變化。當時,以王安石為代表的一些比較開明觀念的學者、官僚,對女子的貞節問題仍持較為寬泛的態度。但另一個比較保守的宋儒學派卻認為應該“正禮樂、明五倫”。代表學者周敦頤在《通論》裡談到要“萬物各得其理”,就是要鞏固封建統治秩序。保守派認為臣要無條件地服從君主、子要無條件地服從父親、妻子要無條件地服從丈夫,要守志、守義,於是改嫁與再嫁日益受到否定,貞節觀念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吹捧。

程頤、程顥和朱熹是提倡貞節最積極、影響最大的學者,在“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的指導下,他們極力提倡女子守節,孀婦不能再嫁,對男子也提出了“若娶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於是一時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成為統治者提倡貞節的標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妻子要為丈夫守貞、守節,臣要為君守節、盡忠,子要為父盡孝道,這三者聯成了封建統治秩序的全部框架,一損俱損,這也是封建統治者大力提倡貞節觀的原因。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貞操”背後的嗚咽(3)

繼程頤、程顥之後的朱熹,也利用自己的學術地位,不遺餘力地提倡和宣傳女子守節。當時他有個朋友叫陳師中,朱熹得知陳師中的妹夫死了,便特意寫信給陳師中,勸他妹妹守節。

極具諷刺的是,別看朱熹在不遺餘力推銷“革盡人欲,復盡天理”,但他卻是個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他曾引誘兩個尼姑作妾,外放任職時還帶著她們。而他的大兒媳居然在其丈夫死後卻懷了孕。諸如此類的特大丑聞讓程、朱理學一時名聲變得很壞。宋寧宗聞之大怒,降旨要貶朱熹的官,這時朱熹嚇得趕緊上表認罪,承認了納尼作妾等事,表示要“深省昨非,細尋今是”。可嘆啊,連朱熹自己都承認是在搞“偽學”,而一些迂腐之士還以他馬首是瞻。

貞節觀念在明清兩代得到了大力宣傳和朝廷制定法律的推動。徐皇后的《內訓》、解縉的《古今列女傳》、呂坤的《閨範》、溫氏的《母訓》等書都為宣傳貞節觀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致使貞操觀在尋常百姓腦中愈來愈根深蒂固。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令旌表節婦,同時規定凡民間寡婦,三十歲以前夫亡守志,五十歲以後仍不改嫁的人,要旌表門閭,還免除本家差役。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為嘉獎貞節所釋出的特別命令。這個詔令等同於向老百姓發出一種訊號:出身雖然不能選擇,但道路可以選擇。只要守節,就有機會成為名人。這樣一來,守節婦女可以獲名,家屬可以獲利。在名利之下,能夠抵擋住雙重誘惑的還真不多。以前家屬為了減輕負擔,恨不得守寡的女兒趕快改嫁。現在看到能免除差役,反而巴不得女婿早死,好讓女兒成為寡婦。

到了清朝,貞節變得非常狹義,幾乎成了宗教。這時,許多學者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