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變相收編,但是在海外殖民地的掠奪上,卻是遠遠不如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畢竟是讓那些經濟殖民地先發展起來,帶動他們的農業、工業,然後再進行掠奪。
所以中華民國的經濟總量當中,不少都是那些經濟殖民地貢獻的。因為從海外掠奪的利益,也算入了經濟總量當中。
因此看似剝削了工人一半產值的資料,實際上是包括了部分海外收益的。
最明顯的差距,還是三點,那就是農業機械化,以及工業上的領先,還有海外殖民地的經營。
最終才造成了美國的經濟,被中華民國超越如此之多的程度。
但是最核心的原因,還是中華民國有沈凝雲這個穿越者的存在,發展簡直就是開加速器一樣,而且越往後發展,加速越明顯。
相當於,此時中華民國每年可以投入相當於價值1。2億炎黃幣的勞動力產值,去建設各種公共設施、軍事設施,以及投入到科研、山河治理、國民福利等方面。
而實際上,投入建設的規模,遠遠超過1。2萬億,因為普通工人每個月拿到的1500元的收入,依舊會產生消費,這些錢依舊會被財團和‘私’營企業賺取到利潤。同時國家還有個人所得稅,財團和‘私’營企業,也必須上稅。
工人階級儘管看上去被剝削嚴重,實際上日子卻是過得很不錯得。首先是經濟大蕭條過後,房產價格下跌比較厲害,工人階級以當前的收入,大約兩年的工資就能購買一套房子,比經濟大蕭條之前的條件還要好。
另外用半年的工資,就可以購買一輛不錯的家庭汽車。
同時在國民福利上有很好的待遇,醫療、教育和養老方面都有國家負責大部分。相當於,工人階級,除了房子、汽車的消費外,也就是日常一些消耗,如食品、水電、汽車燃油,以他們的收入可以輕鬆應對,還可以對電器進行消費。
如果一個家庭是夫妻兩人都在工作,那就更加輕鬆了。房子、汽車、電器不用幾年就能奮鬥下來,日常生活更是能夠消費得起價格高一些的優質食品,還能經常去外度旅遊一番。如果是那些中產階級,一個人在外工作就足夠了,‘女’人還可以在家裡照顧家庭。
而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的群體,國家也有照顧,每個月準時發放補貼,補貼金額還比較高,確保這些不能勞動的群體也有消費能力,進而擴大消費市場的規模,也體現出政fu對人民的關懷。
畢竟產能過剩了,現在需要的就是一個合理的財富分配。有勞動能力的,只要勞動就能分配到財富。不能勞動的,國家也給他們分配。而那些能夠勞動的群體,對於國家給那些不能勞動的群體進行補貼也是沒有反對意見的。這是一種社會保障,誰也不知道自己日後不會不會失去勞動能力,自己的子‘女’會不會失去勞動能力。
普通老百姓在經濟大蕭條過後,已經明顯感受到,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明顯上升。社會地位,實際上也就是和貧富差距有所掛鉤的。
度過了經濟大蕭條期間民眾對政fu的不滿,中央政fu的信用再次恢復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
儘管如今的中華民國已經沒有了經濟大繁榮的那種‘黃金時代’的喧囂,沒有了那個時代到處找發財機會的躁動,但卻顯得有條不紊的穩定。
在這種平穩之中,卻是又一次的建設大高‘潮’。
這次的建設主力不再是民資,而是政fu和財團。大規模的建設讓老百姓有事可做,老百姓的生活變得很穩定,穩定中不斷用自己的勞動聚沙成塔、匯流成河,建設出一個接一個的成果。
對於民國這場新政的執行,老百姓已經變成了全面的支援。因為他們切身體會到了好處,他們的生活又恢復到了一個很不錯的程度。對於那些能組建一個美滿家庭的人們,剩下的則是知足。而那些命運中沒辦法擁有美滿家庭的公民,他們儘管依舊有所煩惱,但是起碼不用太為物質而煩惱。
當然,中華民國從來不缺乏一些透過抨擊政fu來提高自己名望的社會名流們,他們有的是政客,有的是文人。
對於楊墨川推行的這次行政,當然也是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利益被觸動的自然也就是那些民資老闆。
他們非常不滿當前這種市場份額的分配,以及政fu稅收、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因此報紙上還是經常能看到一些人大放闕詞的抨擊總統楊墨川。
中華民國自掃平‘亂’局,一改之前的‘亂’世用重典的路線,刑法減輕,政fu也不再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