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教育體系中,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徹底的闡述。提出,如果化外蠻夷願意接受教化,出於基本的人道主義,則需要給他們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代人成長起來之後,中華民國將大幅度的消除地域差異。並且,擁有明確的對外態度。
只要中華民國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取得世界霸權,就會誕生一個完全不同於白種人至上的霸權主義。
畢竟人們不可能改變自己的膚‘色’,隨意白種人至上的霸權主義充滿壓迫‘性’。而中華民國提出的則是文化霸權主義,其他國家卻是可以改變文化,可以改變觀念。
教化到最後,甚至可以統一全球。
後世有人說,能夠統一世界的只有兩個民族,一個是猶太人,一個是中國人。猶太人很‘精’明,什麼東西都計劃得好好的。而中國人則是什麼都以和為貴。
中華文化這種包容‘性’,確實具備統一世界的能力,需要的則是相應的武力。只要有相應的武力,中華文明統一世界確實非常容易。
此時距離戰爭的爆發也沒有幾年了,就算是歐洲不‘亂’,中華民國也要先發制人了。
畢竟,每年超過1。2萬億的勞動力價值,被投入到各種建設當中,中華民國的戰爭準備不需要幾年就可以完成了。
不過這規模太龐大了,軍事建設根本就消化不了,公共設施建設加上科研活動都無法消化掉這麼多的建設力量。
中華民國這個階段,甚至是闊綽到,將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到山河治理和環境美化方面。
黃土高原的治理尤為龐大,到了1936年,中央撥款了500億元投入到了黃土高原的治理上。
僅僅投入到黃土高原的治理費用,就相當於是美國經濟總量的27%。
同時這一年收到的捐款數額,超過了100億元,國民對於治理黃土高原還是很支援的。
這也充分的體現了什麼叫做‘有錢就是任‘性’’,中華民國現在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儘管不多,但是龐大的勞動力規模放在那裡,世界第一的人均生產總值放在那裡,能夠動用的人力物力實在太龐大了。
有錢任‘性’的中華民國,投入大筆資金治理山河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投入戰爭建設的規模足夠大了,再龐大完全沒有必要。畢竟地球就這麼大,兩千萬大軍和三千萬大軍,並沒有什麼區別。
對黃土高原連年的治理經費的追加,效果也很明顯。此時的黃土高原的入黃泥沙已經在大量攔沙大壩的阻攔下大大減少。
入黃泥沙的總量,已經減少了50%左右,黃河水變得清澈了一些。
這是一個好兆頭,說明治理方案切實可行。
同時西北地區的植被覆蓋率年年上升,災害的發生率也在不斷的減少,黃河水量也在明顯上升。
黃土高原上的植被覆蓋率恢復得最為明顯,自從當初西北政fu將黃土高原上的大部分人口都遷移掉之後,黃土高原上的植被已經沒人去破壞了。儘管黃土高原上無法生長什麼大樹(沒有地下水),但是一些低矮植被還是可以生長的。
而且每一個攔沙大壩,都可以形成一片綠洲。因為攔沙大壩攔截下的泥沙,可以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黃土高原之所以貧瘠,就是因為雨水沖刷掉了這些含有養分的淤泥,年復一年的沖刷,就越來越貧瘠。攔沙大壩,將淤泥攔截下來,加上地勢較低,下雨的時候有足夠的水份,自然也就可以形成綠洲。
黃土高原上的人口,也因為大規模的治理而開始上升,這些人口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從事治理黃土高原的工作。所需的生活物資,基本上都是外地運輸,當地基本上沒有農業和牧業。只有養殖業,養殖業也都是圈養,飼料全靠鐵路外運。
同時在黃土高原上,則發展出了一些礦業,不過這些礦業都是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全國這一時期,也進入了重點的排汙治理。
全國各城鎮,以及工廠、農場、養殖場,都禁止向河流排放汙水和傾倒生活垃圾。每個出城鎮都在建設汙水處理系統,同時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集中處理。處理這些東西,成本是比較高的,不過中華民國這個時候不缺人力物力。
當然,也有一些生活垃圾,被集中起來,運輸到了日本進行處理,日本也相應的發展處了垃圾回收產業。
中華民國此時的工業汙染還算不是很嚴重,自從將那些高汙染產業大量分包給那些經濟殖民地發展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