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混亂。
很多弱小國家的民眾還是支援中華民國的,因為中華民國並不是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殖民的國家。
作為世界新興列強,中華民國從來只解放那些被殖民的國家,並未對什麼國家展開什麼武力殖民。
加上中華民國這些年加大了國際援助輸出,在很多地區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對於中華民國的對外軍事活動,那些國家的輿論還是比較支援的。
但是蘇聯是一個工人國家,也是世界社會主義的聖地。所以也有很多國家的工人仇視中華民國。
然而工人並不是佔據統治地位的。
在那些沒有財團影子的國家,其統治者階級還是支援中華民國對蘇聯的軍事行動的,因為這是意識形態上的不同。那些國家的統治階級也不想像俄國貴族、地主、商人那樣被紅軍抄家滅族。
中華民國對蘇聯發動的這場戰爭,並不影響中華民國在世界的貿易、商業活動,儘管歐美列強對蘇聯表示支援,但除了出一些物資之外,並未與中華民國停止貿易,依舊是該怎麼就怎麼。
中華民國的經濟也好似一點不受戰爭影響,或者說中華民國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經濟發展局勢。
而且戰爭一爆發,立即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
各級政fu紛紛號召民眾努力生產建設,以支援前線的國防軍對蘇作戰。這次號召是全國性的,中華民國上上下下的老百姓都在戰爭的氣氛下意識到了自己對國家的作用,都找到了長期和平下的民眾所沒有的責任感。
戰爭可以使一個民族空前凝聚。
這一次也不例外。
在政fu的號召下,各省人民都爆發出了強大的勞動熱情。打到蘇聯的口號也響徹各個城鎮,成為工人們開工前必喊的口號。
全國人民這個時候也開始高度關注戰場局勢,無線收音機銷量出現了一波暴漲的市場行情。
開戰第一天,中華民國空軍對蘇聯發動了整整一個白天的大規模轟炸。
轟炸的範圍也深入到了蘇聯復地,城鎮、倉庫、道路、工廠、電站、水庫,以及那些在建工程,在八百公里之內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轟炸。
大量的設施被炸燬!
蘇聯通往烏拉爾南部一線的交通基本癱瘓,三百萬蘇軍的後勤主要補給渠道被直接切斷,對於蘇聯這個剛剛恢復建設秩序的國家來說,這樣的轟炸簡直就是讓蘇聯的窮困雪上加霜。
蘇聯根本沒那個底子和中華民國消耗。
而且這場戰爭讓蘇聯變成了一個很不穩定的國家,使得蘇聯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誰也不像跑到一個經常爆發戰爭的國家去工作,除非是一些信仰鬥士,才會在這個時候跑去支援蘇聯抗戰。
地面部隊的接觸在第一天的戰爭中並未大規模的展開,只是區域性戰線上出現了一些交火,雙方都在加緊兵力調動。
伏龍芝意圖對中華民國國防軍進行反擊,並且希望透過夜襲來給予中華民國國防軍重大殺傷。
但是這個計劃被列寧給否決了。
伏龍芝的作戰意圖,也許能成功,但是在大局上並不能改變什麼。而且後勤補給線已經被切斷了,靠馬車、牛車並不能運輸多少物資到前線。短時間一旦無法結束戰爭,三百萬蘇聯紅軍得直接交代在前線。
這個時候,只能以空間換取時間。
伏龍芝在後勤補給線遭到轟炸後,也意識到了其作戰意圖的錯誤。如果雙方裝備差不多的話,他的作戰意圖是沒有錯的。
然而問題是,雙方差距太大了。
現在的問題是,他能撤下去多少部隊。三百萬蘇聯紅軍能成功撤回歐洲多少?
中華民國的目標,並不是擊退蘇軍多少公里,其戰果取決於能殲滅多少蘇聯紅軍的有生力量。
這才是雙方的矛盾核心。
戰爭才剛開始,初期的勝負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
第348章 大混戰
眼前局勢對於蘇軍來說確實太過糟糕,因為蘇聯空軍在中華民國空軍的襲擊下幾乎損失了大部分,在沒有制空權的狀態下對中華民國開戰自然是找死。
就算是伏龍芝之前想要靠夜襲與中華民國國防軍對攻的想法,也許能獲得不少的戰績,但最後的結果就是讓三百萬蘇軍都可能交代在這裡,畢竟蘇軍就算是再能打,也不可能在補給線被切斷的情況下堅持太久。
而在烏拉爾山脈一帶,沒有鐵路和公路的運輸做支撐,其他的補給方式根本無力支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