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他的南方軍閥部隊,都得到了良好的轉業待遇。
而留下來的100萬士兵,接著被打亂,混編進了西北國防軍。當然,現在是中華民國國防軍了,妥妥的中央軍。
不過當各省軍閥消失後,就不存在什麼中央軍地方軍之說了,只剩下國防軍了。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國防軍的兵力,一下就上升到了恐怖的400萬,這還不包括空軍和海軍。
如今人口已經突破5億了,400萬兵力還是比較正常的,相當於是100個人當中,還不到1個人參軍。
400萬的兵力也是必須的,如今蘇聯那邊突然與歐美勾搭在了一起,西域省起碼得駐紮200萬兵力在那裡防備蘇聯人。
剩下200萬兵力,一部分放在南朝鮮,再各個邊境線上分佈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主要是當前中華民國的版圖太大了,東西部距離非常遠,以至於如今感覺有些首尾難顧,特別是在西域方向。
感覺到蘇聯方面有強烈威脅的沈凝雲很快就下達命令,要求最高統帥部立即加強通往西域的軍用鐵路建設。
此時通往西域省的鐵路有四條雙軌鐵路,一共八條軌道。其中四條是過載鐵路,專門用來運輸鋼鐵、水泥、穀物、煤炭、石油這些大宗商品。
兩條是客運軌道,兩條是軍用軌道。
沈凝雲覺得運輸能力還是不夠用,必須迅速擴建。也許不久之後,就要對蘇聯開刀了。這個時候沈凝雲只能先發制人,要是等蘇聯打過來,遭殃的就是自己。戰場放在中華民國,那樣情況太糟糕。先發制人則可以把戰場放在蘇聯,打贏了自然很好,打輸了也只是拍拍屁股就能走人,留下的則是一片爛攤子給蘇聯。
在沈凝雲的命令下,通往西域省的鐵路方面,載重鐵路又增加了四條,直接翻倍。這四條載重鐵路平時可以運輸大宗貨物,戰爭期間則直接運輸軍需品。
從西安到西域省西部,將近5000公里的鐵路線。將建成12條鐵軌的運輸體系,鐵路長度直接就能突破5萬公里。
修建這麼多的鐵路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畢竟西域省離關內有點遠,只能透過多修鐵路,到時候打起來才能更快的往西域省進行增援。
不過西域省當前的人口已經上升到了2600萬,西域省不僅有鋼鐵基地,而且還有軍工業基地。
西域省的軍工業基地主要是生產一些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軍火,例如普通的子彈、炮彈,普通槍械什麼的。
主要還是西域省不夠穩妥,那些戰車、飛機都是放在關內各省製造,然後再送到前線去。
西域省有了這些軍工業之後,日後也能大幅度的減輕運輸負擔,畢竟那些普通的軍火消耗量更大,而在距離前線更近的西域省生產,就能節省一大段運輸路線。
這樣的軍工業分佈模式,是非常合理的。
一般情況下的戰爭,在西域省已經擁有普通軍工業的情況下,是不需要再擴建鐵路運輸能力了。
但是沈凝雲擔心掉進戰爭泥潭,他必須做好準備。一旦打起來,不是那麼容易能停手的,起碼得對蘇聯進行全方位的打擊,否則一旦讓蘇聯發展起來,是個超級大麻煩,所以要有比較強大的運輸能力,迅速向蘇聯方向投送大量的部隊和物資過去弄死他們。
在兵力佈置上,最高統帥部則設立了西域軍區、華北軍區、東北軍區、華東軍區、華南軍區。
西域軍區、華北軍區、東北軍區針對的也就是蘇聯和日本,其中華北軍區居中,隨時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增援。
華東軍區的兵力不多,只有不到二十萬。而且兵力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其他華東各省,只會在沿海佈置空軍。陸軍則沒多少兵力佈置在華東地區,主要就是臺灣省有一些部隊駐守,其他華東各省根本不需要部隊。
華東地區還是很安全的,空軍加上岸防炮,以及海軍在這裡守衛,敵人根本不可能從這個方向侵犯進來。
華南軍區則比較特殊,將印尼的軍隊也歸納了進去。
華南軍區的中華民國國防軍只有20萬,但是印尼方面卻有50萬部隊,都是漢族子弟兵,華南軍區的軍力起碼70萬,加上越南、高棉、暹羅的部隊,能抽調作戰的部隊達到上百萬。
這些部隊,主要是為了對付菲律賓、馬來、緬甸、澳大利亞的。
而兵力最集中的還是北方的三大軍區,西域軍區、華北軍區、東北軍區。
這三大軍區,將有350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