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狼狽為奸,已經成為了當前中華民國的最大威脅。
不過日軍的軍事裝備儘管改善了,但是雙方的傷亡卻依舊非常懸殊,日軍的裝備改善主要體現為步兵火力的提升。但是在空軍方面依舊很爛,炮兵方面也依舊比較的垃圾。所以這次戰爭當中,西北國防軍的傷亡雖然有所上升,但相比日軍的損失來說卻依舊很輕微。
西北國防軍的裝備也有大幅度的改善,最大的改善就是將民2式通用機槍裝備到了班一級。使得西北國防軍的火力兇猛到喪心病狂的程度,也讓日軍這次在庫頁島的作戰提到了鐵板上。
“馬上做好善後工作,撫卹金要儘快發放。”沈凝雲對參謀部命令道,“海軍準備南下返回華東各軍港,陸軍準備撤回大陸。另外參謀部立即拿出一個庫頁島的防禦計劃出來。”
“是。”
參謀部上下很快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過了幾個小時,王東昇對沈凝雲報告道:“庫頁島的防禦建設方面,參謀部以為,只需要留下幾萬陸軍就可以確保庫頁島的安全,不需要太多兵力在這裡駐守。日本不敢再來庫頁島進犯,畢竟這裡不可能成為下一次作戰的決戰場地。”
沈凝雲點頭道:“這裡確實不可能成為中日下一次的決戰區域,日軍派遣太多兵力來攻打庫頁島沒有任何意義。而在雙方沒有決戰之前,日軍小股兵力也不可能來攻打庫頁島,那樣更沒有任何的意義。”
總的來說,庫頁島的軍事戰略意義並不是太大。
“不過我們要在這裡攔截日本的漁船,不能讓日本的漁船越過庫頁島,到庫頁島以北區域去捕魚。”沈凝雲接著說道,“海軍必須在這裡配備一些小型軍艦,用來打擊日本的漁船。”
庫頁島以北的漁業資源也很豐富,這裡將要成為中華民國的捕撈場地。
海洋中,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魚的。
海洋也和陸地一樣,分綠洲和沙漠。海洋中有大量的‘海洋沙漠’,那裡沒什麼魚,非常貧瘠。
海洋中的魚群,基本上就是生長在兩種環境之下。一種是有陸地的河流注入沿海,帶去豐富的營養,這些營養物質會滋生大量的浮游生物,使魚群有足夠的食物。另外一種就是海龍造成洋流,產生大量浮游生物,養活魚群,形成漁產。
就和農田一樣,需要有一些必備的條件才能種植農作物。
漁場也和農田一般,可以為人類生產出大量的食物。控制海洋漁業,也是在控制糧食。
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民。
誰有糧食,誰就能給人民帶去溫飽。有了溫飽,就不會鬧事。
這些漁場,也就像是陸地一樣,不能過度開發。過度開發,就會使漁場消失。另外,陸地上的河流也不能截斷了全部調取灌溉,否則沿海的漁場也會消失。
中華民國這個時候是將能控制的漁場都保護起來,每年只允許捕撈一定的數量,以確保漁場能可持續發展。
另外陸地上的河流,也大量的進行保護。
透過大量的植樹造林,減少陸地上的水份蒸發量,確保河流水量。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沈凝雲也強調不能亂來,要儘量避免對生態的破壞。
什麼三峽工程,以後是肯定不搞的。
因為現在大量植樹造林,加上汙染性的產業開始外包給經濟殖民地發展,中華民國的生態保護的進展很是喜人。
庫頁島以北的漁場,歸屬權即有中華民國的,也有蘇聯的。不過蘇聯在那裡沒有多大的漁撈能力,畢竟蘇聯人在遠東行政區根本沒多少人口,捕撈上來也沒那麼大的消費市場,至於運回歐洲,開什麼玩笑,那太遠了,連運費都不夠。
蘇聯人沒那麼多錢來開發這裡的漁場,蘇聯版圖是雖然被中華民國瓜分了不少土地,但依舊幅員遼闊,本身就有大量的資源可以開發。
所以在庫頁島以北的漁業資源,基本上就是中華民國獨佔。
而日本海,這個時候也被沈凝雲命名為‘東北海’,中華民國收復了外東北,對這裡已經有了部分的領海權。
加上朝鮮沒有領海權,是中華民國的藩國,所以領海權在中華民國手上。
此前的日本海區域,朝鮮是日本的殖民地,而俄國人在遠東又沒什麼開發,所以這裡成了日本人的澡盆。
現在中華民國將這裡命名為東北海,在這裡有了領海權,已經可以在日本漁場進行大肆捕撈了。而日本漁場,也被中華民國命名為‘東北漁場’。
而海參崴的收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