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進行消費,或者進行投資。
輿論也在引導老百姓的消費觀念,各大報紙都在宣稱,國家現在有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為了更快的發展,不應該把錢存在銀行裡吃利息,而是要拿出來消費或投資,這樣才能讓國家發展得更快。
這一年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也在進一步的提升,預計全年鋼鐵產量可以突破一億噸,主要還是鐵礦石開採規模經過多年的大力開發,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另外英法與中華民國重新簽訂了貿易協議之後,英法殖民地的鐵礦石也在向中華民國供應。
另外英國也在向中華民國出口鋼鐵,預計今年的出口量可能突破500萬噸。
這一年中華民國的鋼鐵變得比較充足了,中華民國的鋼鐵充足的情況下,家庭汽車的供應量開始增長。
所以老百姓的消費供應上,鋼鐵製品開始增加。
高產階級和中產階級,這個時候開始大量消費電器。普通收入階級這個時候也有部分的電器消費。
而在汽車消費方面,西北汽車製造廠則推出了更高檔的汽車,讓原先那些高產階級和中產階級所消費的汽車開始更新換代。讓他們再消費一次汽車,而他們淘汰下來的汽車則進入二手市場。
另外原先的普通家庭汽車,這個時候也開始降價了。一輛和美國福特汽車高檔一點的家庭汽車,現在一輛只賣350元,並且還有進一步降價的趨勢。
汽車的增加,也加大了燃油的消費。同時加大了發動機製造業的規模。也催生出了許多產業,這些產業都能增加就業崗位。
戰爭並未影響經濟的發展,庫頁島的戰爭規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但是在中華民國的經濟總量面前,這樣的消耗並不算什麼,所以沒有進入戰時生產狀態。
戰爭主要是消耗鋼鐵,這一年中華民國的鋼鐵足夠擠出一定份額讓軍方進行戰爭消耗。除了將在全面生產突破一億噸的鋼鐵,還有進口鋼鐵。
現在沈凝雲是一邊在做大鋼鐵產量,也在提高鋼鐵質量,開始大量生產低合金鋼,這些高階的鋼鐵的附加值就不一樣了,所以進口普通鋼鐵,出口低合金鋼的產品,則是有利益的。
英美雙方介入調停,他們的目的還是很順利的達到了,中華民國同意將戰爭範圍限制在庫頁島範圍內。
作為交換,英美不得不承認,庫頁島存在歷史爭議。
所謂的歷史爭議,意思就是現在打上一場,誰贏了就歸誰所有。
美日介入調停,同樣也希望能夠有一個迴旋的餘地,希望在情況不對的時候,能夠將島嶼上的日軍撤出來。那可是一百萬勞動力啊!在美國看來,那都是錢。
財富是創造出來的,並不是有金銀多少。
勞動力就意味著能生產商品,所以那些勞動力都是財富。不過打是要打的,英美這個舉動,就相當於是想拉偏架。
沈凝雲自然也看出了這一點,不過並不在意。他比美國更明白那一百萬日軍對於日本來說意味著什麼,特別是日本現在倒向美國,這一百萬日軍如果投入生產,將為美日兩國創造不少的財富。
所以沈凝雲並不打算讓庫頁島上的日軍能活著回到日本。要麼擊斃,要麼投降,然後到中華民國接受勞動改造。
現在中華民國並不缺糧食,而且有廉價的糧食,勞動改造是有利益的,可以讓中華民國建設更多的東西出來。別的不說,就是把這些小日本抓去植樹造林,每年也能種植大量的人工林出來,而且日軍俘虜卻是很好管理,他們的紀律性很好,管理起來方便,幹活又肯出力氣,比較習慣服從,所以中華民國對於那些日本俘虜很歡迎,希望能有更多的日軍俘虜。
相比之下,那些正在進行勞動改造的俄國人就不那麼老實了。不過那些俄國人每年也能為中華民國建設很多東西起來。養活這些人倒是簡單,肉食供應不需要很多,而且都是吃最便宜的飼料雞,糧食方面更是有廉價的三季稻供應給他們吃。這些都是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糧食和肉食,伙食方面並不需要支出多大的成本。
4月22日,西北國防軍在華東艦隊的掩護下,在庫頁島南部發動登陸戰。
之所以選擇在南部,主要是因為南部開發比較大一些,而北部、中部的交通線很差,主要是開發得不夠,到處都是森林。
加上北部通往南部的路上有不少山區,日軍在那裡一堵,要想透過得花點心思。
而南部地區,則是在1905年後就被日本政fu佔領,日本政fu將這裡開發得不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