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數量龐大,這些群體得到了足夠的收入,拉動消費的能力非常強大。
儘管中產階級是消費的主力,但是普通階級也是不容小覷的。畢竟這個時候,普通階級還普遍沒有房子和車子。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同樣也在經歷這樣的繁榮景象。
美國的經濟也在戰後迅速繁榮起來,儘管國際市場上難以和中華民國進行競爭,但是美國內部市場也不算小。
為了消耗掉那些鋼鐵產能,美國也在大力發展民用汽車,以增加鋼鐵消費。
再加上美國也在進行工業體系升級,美國的市場,同樣的繁榮了起來。只不過美國此時的繁榮,和中華民國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達到了2。5億噸之後,鋼鐵開始不再缺乏。汽車消費的規模也變得更加龐大。
不過中華民國這樣的鋼鐵產量,也還不能算是真正的不缺鋼鐵了。因為各個經濟殖民地也在發展,大量的鋼鐵消費增在不斷增長。
例如北朝鮮,北朝鮮被中華民國經濟殖民已經有八年了,算上1923年則是九年的時間。這些年來北朝鮮的民眾經過為中華民國的不斷生產勞動,也積攢了一筆辛苦錢。隨著南朝鮮的收復,朝鮮變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朝鮮內部的投資建設也再次暴增。
同時經過賣資源什麼的,北朝鮮也賺到了一些錢,儘管你這些資源賣給中華民國非常的廉價。
越南、高棉、暹羅這些經濟殖民地也發展得不錯。
其他各個經濟殖民地,也都在快速的發展。局面變得欣欣向榮,經濟殖民地的市場消費也在不斷增長。
儘管當前還都只是消費一些低階的產品,但是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工人工資水平還是在上漲的,只是上漲得稍顯緩慢。
畢竟這個時候中華民國內部得國民消費還沒有滿足,市場還未飽和,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市場還不需要深入開發。
真正開發的時候,則是等中華民國的內部市場消費差不多飽和的時候,再讓那些經濟殖民地進行銜接,從而繼續帶動經濟發展。
中華民國內部出現用工荒,也促成了產業的進一步的分工。又使得中華民國分包了一批產業出去給各個經濟殖民地發展。
朝鮮得到了更大份額的造船業,同時還拿到了一部分的汽車零配件製造業。不過北朝鮮製造的汽車零配件都是那種比較低階的零配件,關鍵的零配件還是在中華民國自己手上。
北朝鮮則把很多產業丟給了日本。
那些汙染很嚴重的產業,如同水泥生產、食品加工、化工製造、煉焦、稀土提煉、造紙,這些產業都是中華民國大量分包出去的,其中北朝鮮接收了最多,八年的時間下來,北朝鮮平壤地區的空氣,始終瀰漫著一股怪異的輪胎味,空氣汙染很是嚴重。
中華民國的工業汙染也不小,畢竟工業發展是有代價的。儘管把很多高汙染型的產業都分包了出去,但是這個時代的工業技術還不是那麼高階,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汙染的。
工業汙染的治理,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不過這正好,能給中華民國的民眾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吧。所以只要是發達國家,治理汙染實際上並不難。因為作為發達國家來說,就是要不斷的找事給老百姓做,才能讓老百姓有收入。他們已經過了發展階段,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
當前中華民國只能儘量控制汙染規模,把高汙染型的產業分包出去。而那些還有汙染的工業,則儘量採取汙染處理措施。
這樣的舉措還是比較有效的,儘管讓中華民國出現了一些汙染,但是還沒有到那麼嚴重的地步。
工業發展的汙染,各國都難以避免。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就因為大量生產軍火什麼的,搞得城市上空被一層煙霧籠罩。英國倫敦也出現了過類似的問題。
中華民國因為直接跳到了第二次工業技術的層面,煤炭的燃燒總量方面沒那麼多,所以汙染還算沒那麼嚴重。不過燃燒石油也是有汙染的,所以汙染還是不可避免。
空氣,是生物養料。
傳統道家稱之為‘自然清氣’,從道家學術發展而來的中醫,則認為人體宗氣,是又水谷之氣和自然清氣化生而成。水谷之氣也就是從食物中攝入的養分,自然清氣則是空氣。
所以空氣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源,工業發展破壞這種資源自然也是不可避免。所以日後肯定是要深入治理的。
北朝鮮人遭殃過後,變成了日本人遭殃。大量的汙染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