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使用機械計算機,電子計算機還未能進行實戰。
當技術發展到這個程度,人員方面的訓練佔戰鬥力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小了。這個時候中華民國已經可以大大縮短海軍士兵的訓練,從而搞出什麼‘戰列艦海’、‘航母海’,走向火力至上的道路。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海軍在二戰中,能夠迅速擴充,戰鬥還都還保持得差不多的緣故。不過美國的模擬計算機出現在1939年,機械計算機1924年才率先使用由機械計算機控制的火控指揮儀。
但是美國透過間諜活動,還是提前在1922年在戰列艦上使用了機械計算機控制的火控指揮儀。
只是美國人剛剛追趕上來,就在次被中華民國給甩在了身後。
同時中華民國華東艦隊透過改裝自動火炮控制系統,炮彈裝填速度大大提高,從獲取距離資料,到火炮發射的間隔大大減少,從而提高了精度。
這些技術的改進,讓華東艦隊具備了強烈的信心。
而且華東艦隊沒有像歷史上的美國海軍那樣走向一味的追求火力的路線,依舊注重海軍水兵的訓練。
什麼夜戰,都練得極為熟練。
華東艦隊此時已經磨刀霍霍了,正在進行最後的訓練。實際上,當技術發展到這個程度,華東艦隊已經可以開戰了,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要繼續訓練幾個月的時間。
在對海軍力量進行評估的時候,沈凝雲很淡定的說道:
“這場戰爭,如果我們贏了,我們就能徹底的稱霸亞洲。”
“如果我們輸了這場戰爭,那麼我們就重頭再來,不用兩年依舊可以稱霸亞洲。”
沈凝雲有這樣的底氣,自然也就是因為海軍技術的發展,以及中華民國的造船業的龐大規模。
1922年,中華民國的造船能力將達到900萬噸排水量的規模。相當於,一旦中華民國在海戰中失利了,還可以透過迅速爆發造船業,從而建造出大量的軍艦。而當前的海軍技術已經使得人員訓練時間大大縮短了。
什麼百年海軍,這個定律早就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被打破了。
這個時候拼的更多的是工業規模了。
所以沈凝雲才有這樣的底氣,就算是華東艦隊輸了,一般情況下也不可能全軍覆沒。就算是主力被殲滅了,海軍依舊留有種子,還是可以迅速崛起。
幾艘軍艦算什麼,中華民國恐怖的造船能力如果爆發在戰爭上,一年造個五百萬噸排水量的海軍都是輕輕鬆鬆。
所以沈凝雲讓華東艦隊司令梁濤放心去打,放開膽子去打。現在的中華民國,不怕輸,也輸得起。
要想贏,先要能輸得起。
但是日本輸不起了,日本只要再輸一次,就將萬劫不復。所以註定日本最終都要輸。至於美國,則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美國人就算是在亞洲佈置再多的軍艦,補給距離依舊太遠了。
第363章 十週年慶典來臨
日本政fu的信心已經完全被中華民國的昌盛國力給瓦解了,曾經那個還幻想著什麼大東亞共榮圈的日本,此時在對華策略上已經是束手無策。
特別是日本接連的失敗過後,已經對中華民國國防軍比較熟悉了,對於戰勝中華民國的信心,也在不斷的磨滅。
特別是這次中華民國對蘇聯的作戰,不到一個星期就解決了正面戰場上的蘇軍,殲滅蘇軍將近兩百萬。
中華民國的閃電戰初戰告捷,也讓日本政fu上下被徹底的嚇到了。
此時的日本政fu才意識到,他們想南朝鮮增兵是多麼可笑的舉動,中華民國國防軍的軍事實力要解決南朝鮮顯然是足夠的。只是看中華民國願不願意付出戰爭代價而已。
顯然中華民國對於南朝鮮並不是太看重,那裡沒什麼礦產,儘管有一千多萬南朝鮮人可以進行經濟殖民,但是這樣的戰爭紅利並不能對此事的中華民國產生太強的吸引力。
日本政fu現在的對華策略,已經變成了防守。而中蘇戰爭過後,讓日本政fu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內部已經有人鬧著要從南朝鮮撤軍了。
日本內閣對此也非常猶豫,一旦撤軍,之前的氣勢就沒了。而且日本也將丟掉最後一個殖民地,並且徹底的失去向大陸進行擴張的希望。
“我們本來就已經沒有希望向亞洲大陸進行擴張了,如果不撤軍的話,一旦海軍出現問題,那麼這一百萬陸軍也將丟在南朝鮮。”日本內閣中有不少人持有這樣的態度,顯然對海軍的信心也不是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