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叛亂就直接鎮壓,殺到那些菲律賓土著不敢暴動為止。
而對於菲律賓的華人,則如同當初佔據印尼一般,成立華人居住區,將華人保護起來。
至於那些菲律賓土著,以前怎麼樣,還是怎麼樣。只要不到街上去暴動,基本上還是可以保障安全的。
至於什麼糧食援助,那就沒有半點。
中華民國顯然對這些菲律賓土著的死活不是很上心,但是對於那些菲律賓華人,只要進入華人居住區,衣食住行都有一定福利,吃不起飯還有額度較高的救濟金可以領取。福利和那些菲律賓土著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至於菲律賓土著的意見,那完全就是無視。
對華人的待遇,那是中華民國出的錢,又不是菲律賓政府出的錢,菲律賓土著自然管不著。
而最重要的菲律賓**政府的組建方面,也就被中華民國給直接操縱了。
菲律賓各地有深厚根基的華人家族很快就聚集在馬尼拉,他們一邊商討組建菲律賓政府的事宜,一邊從中華民國國防軍那裡領取軍火武裝家族子弟以及當地華人。
在馬尼拉港口上,國防軍不過登陸不到三天的時間,第一批華商就急不可耐的來到了菲律賓,準備搶佔各種資源。
不過這些資源的買賣,還是需要等到新政府成立之後。這些華商大部分是來提前考察的。其中大部分華商是活躍在南洋各國的華商,他們對於南洋這種熱帶經濟的操作很是熟悉,比那些土著都要熟悉得多。
國內的商人,對於南洋各國的熱帶經濟操作能力不如這些長期混跡在南洋的華商,但是這其中也不是很難的東西。不過就是對市場的把握能力,土著顯然沒有這樣的見識和頭腦。
國內的商人跑到菲律賓的也有一部分,不過數量不是那麼多。國內現在市場龐大且繁榮,國內就有一大堆投資專案,沒必要大老遠的跑到菲律賓去。會跑到菲律賓的國內商人,多是和財團有關係的民族商人,這些民族商人有足夠的人脈,能夠參與到此次盛宴之中。
每一次對外戰爭的勝利,對於這些商人來說都是一次瓜分利益的盛宴。
不論是在越南、高棉、暹羅、印尼,還是在菲律賓,前面那些經濟殖民地的利益基本上已經被瓜分掉了。最肥美的部分,各自有主。
而菲律賓剛剛從美國人手上搶過來,簡直就是一塊白紙一般,可以瓜分的利益非常多。
當然爭搶這些利益的團體、個人都非常多,主要分為三個勢力,一個是中國民族財團,還有一個就是菲律賓本地華人大商、家族,最後就是來自南洋各國的華商。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著菲律賓的利益。
其中中國民族財團的擴張自然是無人能擋,就算是菲律賓當地大家族以及大商,都得臣服在中國民族財團之下。而菲律賓華人家族,以及那些大商,則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率先收割了美國商人撤資後的那些資產。
而南洋各國的華商,或有背景,或無背景,在這場盛宴之中,或多或少都能獲得一部分利益。
有背景的可以做有背景的生意,沒有背景的,可以做不需要背景的生意。
在菲律賓的利益,無非就是‘土地、礦產、商業、金融、政治’這幾個方面,其中土地上的利益又包括林業、農業。
商業則是商品銷售、進出口貿易、零售等方面。
金融方面則是財團壟斷的,政治上則是中國民族財團和菲律賓當地華人家族、大商進行合作,雙方共同攫取菲律賓政治利益。說好聽點就是合作,不好聽點就是狼狽為奸,魚肉菲律賓土著。
而在電力、交通、通訊、教育、醫療等方面,也是財團將要掌控的領域。還有那些大型礦產,以及那些比較優質的集約化土地,也是財團下手的目標。至於那些中小型的目標等資源,則是交給那些民資去做。
對於一個經濟體,財團對於資源的掌控,是比較小的地方,資源掌控力度越大。然後再叫這些資源自己經營,或者交給一些民資去經營。
例如一個縣城,就是那麼些資源,就像是後世一般,只要當一個縣長,基本上也就能將那些資源控制住。
而在那些大城市,由於行程了非常密集的商業,所以政府或者財團對資源的掌控力度放反而沒有那麼大。
此時的中國民族財團掌控的資源也非常多,那些優質的資源一旦掌控,基本上是不會賣的。
而對於那些財團不方便經營的分散的資源,要麼是租給那些民族商人經營,要麼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