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部分

進,實際上也就是加裝了一個高射架而已。但是其防空功能卻是受到了各國政fu的重視,很快就有好幾個國家向西北集團下了馬克沁重機槍的生產訂單。

賣得最好的自然是轟炸機及迫擊炮。

這兩種新型軍事裝備在中俄戰爭中大放光彩,轟炸機拉開了立體戰爭的序幕,可以打擊到部隊難以打擊的敵人縱深處。迫擊炮則因其比較輕便,而且彈道彎曲,可以打擊到敵方塹壕內的有生力量,而且射速也較快,可以給步兵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

西北集團透過這場大會操,向世界各國賣出了兩千多架‘近2型轟炸機’,這種轟炸機是‘近1型轟炸機’的改進版,航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比近1型轟炸機的300公里要遠得多,主要是發動機換了,載彈量同樣是800公斤,極限載彈量可以達到1200公斤。

各國政fu對這種蒙皮木構轟炸機的效能極為驚歎,紛紛花錢購買。不管是英國還是德國,或是美國,甚至是日本都向西北飛機制造廠下了訂單。

對於日本人要買轟炸機,西北集團一樣都賣了。這種近2型轟炸機在西北空軍中的作用並不是很大,因為是速度每小時不到400公里,而蚊式轟炸機的時速達到了600多公里,而西北空軍還有戰鬥機,時速都超過了400公里,將近500公里。而且西北空軍對於近2轟炸機的飛行效能瞭如指掌,日本人剛用近2轟炸機與西北作戰的話,絕對會被虐得找不著北。

“日本人都窮成這樣了,竟然還有錢買轟炸機。”沈凝雲收到訊息後,不由吐槽。孫繹龍說道:“日本人不僅買了轟炸機,而且還買了迫擊炮,對迫擊炮非常感興趣。”

日本人對迫擊炮感興趣那是很正常的,因為迫擊炮的成本較低,製造起來並不複雜。而擲彈筒這種武器也就是日本發明的,擲彈筒實際上也就是微型迫擊炮。日本政fu對於廉價的陸軍裝備一向是情有獨鍾。

“日本人要買的話,那就賣給他們好了。”沈凝雲淡定的說道,日本的工業規模相比西北的工業規模來說,是掀不起大浪來的。

此時的西北政fu不僅有越來越龐大的鋼鐵產量,而且還形成了完善的軍工業體系,日軍根本不是西北國防軍的對手。

歷史上日本侵華之所以能打得順利,那是因為日本人把東北的工業體系搶了過去。

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形成了中國最為完善的工業體系,產鋼量也比較巨大,當時的中國產鋼量甚至是超過是超過了日本。中國後面打得那麼慘,主要是日本吞下東北,使其實力大增。

否則以日本當時的經濟,只要東北奉軍肯打,日本直接就會被拖進戰爭泥潭中。

此時西北工業已經發展了起來,日本想要再侵佔東北已不再可能。就是把東北打爛了也不可能給日本,在這方面沈凝雲有極高的決心。

作為相鄰的兩個國家,中國發展起來意味著日本將失去所有機會。

就以日本那吃緊的財政,哪裡有多少錢發展陸軍。日本陸軍的實力,也不是一個迫擊炮技術能夠徹底改變的。而且現在西北集團不賣迫擊炮給日本,日本照樣可以弄到迫擊炮技術,畢竟這扇門已經開啟,各國接著也會陸續研發迫擊炮技術。

各國透過這場中原大會操,開始意識到了西北國防軍在軍事技術變革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對西北國防軍的力量有了一個重新認識的同時,也開始抓緊本國的軍事技術變革。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從西北集團買一批樣本回去,然後自己開始仿造。

在迫擊炮及那些槍械方面並沒有太強的技術性,各國很容易仿造。而最有技術性的自然也就是飛機制造。

飛機制造環節中,技術核心也就是發動機技術。

可以說此時世界各國就算是弄到了西北最先進的發動機,也仿造不出來。德國倒是有一定的可能,但是也要花很長時間。因為發動機不是簡單就能仿造的,工業技術必須足夠的精密。

西北精密製造業經過沈凝雲和郭士銘二人多年的努力發展,在理論及操作手段上都開始領先世界各國,就連德國的精密製造業都已被西北精密製造業所超越,只是規模上還不如德國。

精密製造業,是沈凝雲最擅長的領域,在這個領域沒有人比他更加有權威性。他的存在,讓西北精密製造業已將世界各國甩在了身後。

此時世界各國的精密製造業才剛開始發展,所以西北精密製造業才快速的超越了他們。而西北精密製造業發展起來之後,同樣也在一錘子一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