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向東北增兵的話,我們也有足夠的時間反應過來。”林瑞陽說道,對於在東北拿捏日本人,還是很有信心的。
“把日本人趕出東北的日子應該沒幾年了,軍情局方面還要加強收集朝鮮方面的情報,以為日後我西北軍進入朝鮮作戰做好足夠的準備。”沈凝雲對對邊上的李載光吩咐道。
“是,少帥。”李載光點頭道,“我儘快安排人員到朝鮮去收集情報。”
收集軍事情報,才是西北軍情局的主要任務。如朝鮮地形、日軍駐地、交通樞紐、日軍倉庫的等設施在什麼位置,以及日軍的佈防是怎麼樣的,這些情報都是需要收集的。
沈凝雲除了在軍事上打壓日本人在東北的活動外,工商上也在對日本進行壓制。日本長期都在東北進行一系列的商業掠奪。
這方面主要是由西北集團負責,首先是將日本的商品踢出東北。
日本過去主要是向東北輸出紡織品,然後換取大豆等東北農產品,並收刮東北的煤炭等礦產資源,從而解決日本工業的原材料問題。
西北國防軍進入東北後,東北方面的海關自然也就逐漸穩固下來,日本要向東北輸出工業產品此時已不現實。
他們的紡織品要進入東北,必須被收上一筆關稅,然後再銷售到市場上。而西北集團則開始加大對東北的商品輸出,並開始在東北建立工廠。日本紡織品面對西北用先進紡織機器製造出的紡織品毫無競爭力。
日本在東北地區的原材料掠奪方面,則因為很多原材料出口關稅的提高,使得日本如果繼續進口,就得付出高額的成本。不過因為日本直接控制礦山,而西北政fu還未掌控東北地區的稅收權力,因此日本從東北掠奪資源依舊可以進行,只是已經不存在之前的暴利了,利益只能說十分微薄。
日本在東北還從事商業壟斷經營,這主要是日本財閥的動作。
他們透過黑幫、浪人的威脅、鬧事,逐漸吞併東北各行業的中國商人,將這些中國商人排擠出市場,從而實現他們的壟斷經營,以攫取鉅額利潤。
西北集團此時有足夠的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自然是強行插入。以軍事為後盾,與日本財閥在東北的各商業領域展開激烈競爭。打破了日本的資本在東北一些行業的壟斷地位。
東北的市場,主要也就是那些油鹽醬醋、紡織品等等日用百貨,因為東北的普通老百姓還不是很富裕,空有大量資源,但並沒有什麼工業。
糧食方面西北集團建立地方收購站和汽車運輸隊,從農村直接收購糧食,同時建立糧食加工廠,汽車運輸的成本比馬車要低得多,糧食加工廠也用先進裝置,糧食運輸、加工成本就降低了。
東北地區私自設卡收稅的情況嚴重,西北國防軍對此開始重點整治。一支支部隊被派了出去,誰敢收稅就滅了誰。西北工商在各省可是享有免除厘金稅的,誰也不能對西北國防軍的舉動指手畫腳。
至於土匪方面,經過一次大梳理後,除了那些偏僻的地區還存在一些小股土匪外,主要交通線周圍的土匪基本上被清理了乾淨。
沒有關卡收稅,進入市場後的成本自然很低。
因此西北集團的糧行可以將糧食價格售價定得更低,從而排擠擁有日本背景的糧行。
同時西北農墾公司開始向東北擴張,此前在熱河地區,西北農墾公司就開墾出了大量的土地,並且開始向機械化生產方向發展。
不過機械化農業不是隨時就可以建立起來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大量的農民還要靠土地謀生,西北政fu也無法馬上給他們提供工業就業崗位。
所以在東北地區除了開墾荒地外,同時還與地主、農民簽訂生產合同,即由西北集團提供種子、化肥等物資,同時提供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而產出糧食後則以合同價格銷售給西北集團。簽訂合同後,西北政fu還可以貸款給農民購買拖拉機等農用車輛,這麼好的條件自然是大片的農民與地主與西北集團簽訂了生產合同。
這是在貨源上斷絕日本人在東北收購小麥、大豆、大米等糧食。
而在其他的工業商品方面,基本上關稅就能解決問題。
西北集團為了排擠日本資本,基本上都是為了排擠掉日本資本,少賺點錢都無所謂的,從而延伸出了一些惡性競爭。
如果是歐洲資本,西北集團自然不敢這麼玩。但是日本的資本卻是毫無壓力,西北集團現在有底氣耗,日本資本有嗎?
一個窮得勒緊褲腰帶的島國,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