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西北工業規模並沒有歐美列強那麼大,但是西北工業的核心技術卻是比歐美更高階。
到了蘭州,唐紹儀下車後被安排到了酒店住下,不過唐紹儀剛到酒店放好行禮,馬上便帶著人到街上考察去了。
在大街上,眼前所見都顯示出了蘭州的繁華。街道上乾淨整潔,兩旁都是鋼筋混凝土建築。街道上一個乞丐都看不到,行人中不少衣著光鮮,臉上看上去比較飽滿,不似各省百姓那樣被餓得面黃肌瘦。
不過唐紹儀很快發現,蘭州的物價比各省要貴不少。但是,那些百姓看起來毫不在意,有些人買東西時甚至有些大手大腳。好一會兒,唐紹儀才知道,西北百姓的收入高,就算是一名婦女,一個月的工資達到了30元的水平,而其他省份,普遍只有3元,甚至還不到。
物價雖然高,但是西北百姓承擔得起。而在耐用品方面,西北地區的價格甚至比其他省份還要低上一些。一名工人一年的工資,就能買得起一輛汽車。
在這樣的工資水平下,西北經濟被瘋狂拉動。此時的西北,市場經濟無比繁榮,工廠只要生產出商品就不愁賣,因為市場根本就是空白,老百姓又有了錢,就產生了大量的消費。大量的消費,又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民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而那些手上有錢的人看到經濟形勢這麼好,也將錢拿出來投資,又造就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而原始動力,則是西北集團的大規模投資,使西北經濟走入一個良性迴圈的高速發展階段。
一個國家,只要具備了一定生產力,只要全部勞動力都在努力生產建設,那麼這個國家只要不缺乏資源,民生很容易就搞起來了。畢竟耐用品方面,可以用個十幾年都不用換,但製造一件耐用品,根本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一名工人的勞動量來計算,幾個月可能就能把一輛汽車生產出來。
經濟這東西,也就是那麼回事。只要明白了本質,就很好調控。但很多國家的民生髮展不起來,無非就是幾個因素,一個是資源不夠,一個是別人先發展起來了,又無力形成保護政策。或是統治者怕老百姓過得太好不做事了,在財富分配上始終讓老百姓的物質得不到滿足。
西北經濟卻沒有那麼多的問題,首先西北要資源有資源,這個時代的工業規模沒那麼大,根本不愁資源問題。再則,西北工業技術不比歐美差,列強又壓榨不了西北的財富。再則工業技術比較先進,沒必要壓制老百姓的物質量,可以盡情滿足民眾的物質需求,到時候老百姓不怎麼勤快了,還可以走技術優勢和軍事掠奪路線。
唐紹儀唯一發現的問題,就是西北的淡水太貴了,西北政fu嚴格控制淡水的使用,這讓唐紹儀明白西北為什麼要向華東地區擴張了。在淡水資源的制約下,西北在保障農業用水的情況下,工業規模是受水資源制約的,不過西北政fu還未大規模抽用黃河水資源,西北政fu如果抽取黃河淡水的話,是可以暫時解決水資源的問題的。不過西北政fu考慮到下游省份的用水問題,抽取黃河淡水比較剋制。
從水方面,唐紹儀看出了西北政fu向外擴張的迫切,一時也不知是擔憂還是高興。
但是西北民眾對西北政fu極為擁戴,在大街上根本聽不到什麼對西北政fu的怨言,唯一的抱怨就是,西北政fu為何沒有成為中央政fu?這個問題讓很多西北百姓無法理解。在他們看來,以西北政fu的實力,完全有能力統一整個中國。而對於當前的北京臨時政fu,西北百姓普遍不當回事。
唐紹儀回到酒店,給袁世凱寫去了報告:“西北之發展,令吾等振奮。然北京政fu當前絕無可能領導西北,西北民心所向,對中央萬分排斥。一旦爆發戰爭,則中央必敗……”
在這份報告中,唐紹儀並未把話說得那麼明白,以他看來,未來的中國不可能長期維持當前的局面,總會有一個被吞掉的。而被吞掉的,只會是北京政fu。西北政fu有其強大工業、教育支撐,加上民心歸附,本身就已立於不敗之地。
接著唐紹儀又仔細分析了西北政fu的崛起歷程,很快就發現了西北政fu走的是蠶食路線。先是打下甘肅,接著吞掉青海、新疆、寧夏,又與英國打了一仗,吞掉了西藏。丁未戰爭期間,又吞下陝西、綏遠、察哈爾。辛亥革命期間,又吞掉了熱河、上海、浙江、福建。
以西北政fu的實力,是絕對無法接受另外一個政fu的領導的。這也就意味著,西北政fu在日後必然會繼續擴張。從西北政fu主動承擔國防可以看出,西北已將中國視之為禁臠,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