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袁世凱的老家,暫時也沒有丟,袁世凱有足夠能力掌控河南。山東也算是袁世凱的大本營,袁世凱在山東的勢力極為雄厚,很快就把山東督軍孫寶琦趕下臺了。而孫寶琦在山東只不過當了十幾天的督軍。
山西方面是閻錫山的地盤,太原起義後閻錫山被推舉為都督,而閻錫山這隻老狐狸一見風頭不對,馬上高調支援袁世凱。袁世凱見閻錫山表了忠心,也立即進行拉攏,放棄了武力打擊的念頭,雙方一拍即合,於是袁世凱的勢力成功的控制了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與此同時袁世凱還派人前往東三省這個北京後花園將局面穩定下來,此前東北三省曾是袁世凱拜把子兄弟徐世昌出任總督,因此袁世凱可在短時間內穩定東北局勢。如此一來,袁世凱手上已掌控了七省之地,讓袁世凱坐實了北方大盟主之位。
與此同時,袁世凱還拿出800萬銀元的鉅款,一口氣從西北政fu手上買入大批軍火,800萬銀元對於西北政fu來說也許不多,但對於此時的袁世凱來說確實是鉅款,滿清宣佈退位時,國庫里根本就沒幾個錢。
800萬銀元,可以買不少軍火了,袁世凱要的軍火,西北集團很快就進行了發貨,速度讓袁世凱極為滿意。北洋軍本身相比南方各省新軍更加訓練有素,同時還保持著一定的裝備優勢,此時袁世凱有了軍火,立即對北洋軍進行了擴編,從而使袁世凱的軍事實力立即甩開了南方各省。
袁世凱的這些準備,都為接下來的臨時大總統的選定方面確定了基礎。英國方面迅速選定袁世凱,認為袁世凱是一個值得扶持的物件,而且袁世凱在軍事上屬於實幹派,可以扶持袁世凱所掌控的北洋軍與中國西北軍相抗衡。
《********臨時約法》的制定過程比較順利,首先袁世凱公開支援西北政fu提出的臨時約法,使南方各省的反對意見已不起作用。
很快臨時約法便完成制定。
第一條:********採取總統共和制,臨時總統由南北共同選出。
第二條:西北政fu不受臨時政fu管轄,並施行自治,擁有獨立外交權,同時承認********不可分裂。
第三條:西北政fu自治的同時,承擔國防義務,西北陸軍改編為********國防軍,將向各邊疆省份派遣戍邊部隊。
第四條:西北政fu可自由派遣軍隊進入各省緝毒、剿匪,維持中國內部穩定。
第五條:西北政fu承擔海軍建設支出,上海、浙江、福建劃為華東海防區,歸屬西北政fu管理範圍,以支撐海軍建設投入。熱河匪患頻發,滿目荒蕪,為清剿熱河馬匪,熱河亦歸入西北政fu管理。
第六條:西北政fu擁有對中央、各省財政使用監督權,各省公款採購,必先考慮中國生產之貨物。採購洋貨必先報備西北進行申請。西北政fu與中央政fu共同成立‘反貪局’,以逐步杜絕中央及各省之貪腐問題,反貪局有權逮捕一切貪腐軍政人員。
第七條:中國中央及各省不得擅自發動內戰,若有其必要,可向國防軍申請,由國防軍劃定交戰區,避免傷及民眾、民財。各省官兵應嚴肅紀律,不得觸犯以下軍法……若有觸犯者,國防軍有權對其採取制裁手段。
第八條:各省廢除鹽稅、捐稅……以利人民。
第九條:各省統一採用炎黃通寶及西北紙幣為合法流通貨幣,中央及各省不得私鑄銀元,不得私印紙鈔,以免擾亂市場。
第十條:允許各省民族資本自由投資,並予以稅率扶持政策。不得私自設卡徵收厘金……
第十一條:中華民國國旗選用鐵血二十九星旗,象徵********二十九行省不可分裂之意志。二十九行省劃分為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蒙古、綏遠、熱河、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雲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貴州、廣西、廣東、臺灣。
其中綏遠是西北政fu將河套及察哈爾地區合併後所成立的省份,臺灣省則依舊處於日本的侵佔之中。
二十九顆黃元星分中十八顆圍於其中,形成一個圓形,代表著傳統的關內十八行省,代表其他關外行省的黃元星則根據各省分佈方位的不同進行設計。也就是說,未來********如果多出一個省份,則鐵血二十九星旗還將進行改動。
《********臨時約法》總共三十多條,但是前面十幾天都是於西北政fu有關的,是確定西北政fu相關地位及權力的條款。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