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的不斷上揚。
已經提前佈局的西北集團,用1億英鎊的本金,在全球各大小國家的證券交易市場買入橡膠股票。
很多橡膠公司都是包皮公司,雖然在南洋地區大肆圈地,但很多連橡膠樹幼苗都沒種下去。
但這些都不重要,股市就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只要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財富轉移的遊戲就可以成立,而人類天生的自負,以及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很多都不認為自己會虧錢。
因為羅斯柴爾德財團這個大莊家不斷的買入橡膠股票,又丟擲橡膠股票,導致證券交易市場上的資金不斷的增多。
這時候人們因為買了橡膠股票賺了錢,都感覺自己很富有了。從命理上說,這種暴漲的發家方式,是為偏財,偏財是為大眾之財,來得快去得也快,花錢大手大腳,非常的慷慨。從而也就引發了市場的繁榮。
橡膠股票在全球各國造就了大批的暴發戶,對於這些暴發戶們來說,購買一輛汽車是最有面子的事了。進入1909年,全球汽車需求量暴增。西北汽車製造廠的小汽車的訂單在年初就排到了下半年,而且訂單還在不斷的增長,第一個季度就接到了30萬輛小汽車的訂單。
在上海,因為橡膠股票的熱潮,又把上海各行業催生得很繁榮,就如房地產,洋樓也陸續蓋了起來。這為後來橡膠神話破滅後,創造出了史無前例的自殺方式——跳樓!
而全球各個已經進入資本化時代的國家,或是有足夠市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當中,只有兩個地區沒有陷入這場橡膠股票的投資熱潮當中。一個是德國,一個是西北。
德國與西北的金融制度很類似,西北集團在構建西北金融體制時,借鑑了德國的金融模式。德國的金融模式,是一種在資本不佔上風的情況下的一種防禦型的金融體制,即抵禦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金融掠奪。
股市儘管是一個國家支援的龐氏騙局,一個圈錢的陣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對於弱小資本來說,股市的積極意義即是融資作用,將內部的錢集中起來發展工業等等。而純粹的資本掠奪,在內部來說不用那麼著急。
要想掠奪內部財富,有的是機會,有的是手段。只要財富不外流,藏富於民是可以採取的一種手段。即以財團為領頭羊,然後下面產生一大堆受益群體,這些受益群體在財團的保護下,就算是普通工人,只要購買企業股票,都可以定期拿到一定分紅,他們投資股票雖然賺錢速度不會太快,但是回報率也比較可觀,總的來說,大體上都是處於盈利狀態。從而透過企業分紅,造就大批的中產階級,從而拉到消費市場。
因此在西北,證券交易市場的股票,只有擁有西北戶籍的民眾可以持有,而外籍人員只能購買增值股票。
橡膠股票是一場金融掠奪,德國政府與西北政府都不是不允許羅斯柴爾德財團在其境內進行金融投機的掠奪行為。
西北證券交易市場上,僅有的一個橡膠公司,也在這一年被撤市。以至於在西北,找不到任何一家橡膠股票公司。
但是西北的證券交易市場卻是非常火熱,上到身家百萬的富商,下到身家十幾塊錢的普通民眾,都在購買證券交易市場上的股票。而在蘭州證券交易市場的上市公司,沒有一家是什麼包皮公司,全是做實業的。西北的投資風氣在這一時期雖然比較火爆,但是卻保持著良好的狀態,沒有出現什麼虛浮的投資泡沫,這使西北的工業發展走向了一種極為穩定的狀態。
各個上市公司透過發行股票,湊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從而將這些資金投入到資產最佳化和擴大方面,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化。特別是此時全球商品市場進入了一個非常繁榮的階段,使得西北各上市公司的分紅都比較多,基本上只要買了股票都不會虧錢。
西北集團的1億英鎊的巨資陸續進場,但是因為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證券交易市場,因此並不是很起眼。
相比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運作資金來說,西北集團的錢不值一提。
這1億英鎊有8000萬是向世界各國銀行貸款所得,另外還有2000萬英鎊是之前在倫敦上市的橡膠公司賣給羅斯柴爾德財團後的利潤,同時還收回了1000萬英鎊的本金。
也正是西北集團的資本在這些西方資本的大莊家面前顯得不是很起眼,所以才能渾水摸魚。
一旦西北集團投入的資金異常龐大,就會引起羅斯柴爾德財團這個大莊家的警覺,從而被其盯上,成為一頭針對性要宰殺的大肥羊。
西北集團將這筆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