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是在明代,儒家基本上是把持著對皇帝的教育,而且皇帝沒怎麼出過紫禁城。
有了皇帝,就相當於有個負責人。不像總統,當個幾年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搞得老百姓不知所云。皇帝的命運,是與天下蒼生掛鉤的,腦子正常的都不會把自己的國家亂搞,畢竟國家都是他的了,皇帝自然是會以國家前程為上。
當然這是傳統的皇帝,至於立憲是怎麼回事,普通老百姓普遍不是很明白。
所以老百姓是支援袁世凱程度的。當然也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支援袁世凱,西北治下的老百姓袁世凱稱帝多數感到不滿。
不滿的不是帝制,而是認為西北統帥更有資格當皇帝。至於是讓張奎發還是沈進文,或是沈凝雲當皇帝,則眾說紛紜。
“依我看,應該讓副帥沈進文當皇帝,這樣一來,老帥張奎發可以當太上皇嘛!少帥沈凝雲可以當皇太子。”
“這樣太麻煩,少帥武功卓越,打敗俄國和日本,直接讓少帥當皇帝不是更好?”
“但當初征戰西北,奠定基礎的卻是張老帥,沈福帥和趙副帥也功勞顯赫。現在張老帥退下去了,文治上卻是沈福帥負責。軍事上則是趙副帥和沈少帥在主持,每個人都有重要貢獻,自然還是讓沈福帥當皇帝更好。”
茶館裡人們聊天時,各種觀點都蹦出來了,總之對袁世凱稱帝很不爽。
此時沈家則迎來了新一代的降生,趙慕菱懷胎十月後順利為沈凝雲產下了一個男孩,全家都進入歡慶之中。
一家人此時四代同堂,都盼著沈凝雲這一代能開枝散葉。因為沈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