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5月14日,華東艦隊未經過休整,海戰後直奔鴨綠江入海口海域。5月16日,華東艦隊成功抵達鴨綠江入海口。

華東艦隊立即按照原定計劃,魚雷艇與護衛艦直接開進了鴨綠江,一路擊毀日軍架設的浮橋。

神尾光臣收到這個訊息後頓時大驚失色,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這幾天西北國防軍不再轟炸他們的浮橋,而是任由日軍透過。

此時已有35萬日軍過了江,一旦被華東艦隊切斷了浮橋,那麼35萬日軍就將被截斷後路。

日軍立即如發瘋了一般,向江面上的魚雷艇及護衛艦發動炮擊。

不過日軍炮擊的時候,西北國防軍炮兵及空軍立即進行還擊,特別是大量的俯衝轟炸機盤旋在空中,日軍火炮一暴露位置就俯衝下去,一顆炸彈就能將日軍火炮摧毀。

華東艦隊還有六艘戰列艦,對著岸上的日軍炮兵部隊進行持續的壓制。這些戰列艦主炮射程就達到了20公里,一炮下去一坐小山丘直接就能被夷平。同時還有72門155mm副炮,加上巡洋艦及護衛艦的火炮,強大的炮火頓時讓日軍吃盡了苦頭。

渡過鴨綠江的三十五萬日軍此時極為尷尬,繼續進攻的話,後續力量跟不上。可是撤退的話,江面卻被封鎖了。

鴨綠江的江面寬一公里,不是很寬,但是也絕對不狹窄。日軍士兵游過去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在那些護衛艦及魚雷艇的眼皮底下游過去,那絕對得橫屍遍江。

西北國防軍的動作很快,華東艦隊一到,立即調集優勢兵力,對三十五萬日軍形成三面合圍,剩下一面就是鴨綠江方向,則由海軍負責封鎖。

日軍被合圍後,已不能自由的在江岸活動,他們要想返回朝鮮,只能從鴨綠江大橋附近那一段江面透過,華東艦隊在空軍掩護下封鎖這段江面實在太容易了。

沈凝雲迅速調集八十萬大軍,將渡過鴨綠江的日軍團團圍在鴨綠江西畔,各部隊在炮兵的及華東艦隊的強大火力的掩護下,開始對日軍進行持續的壓縮。

5月19日,日軍已被西北國防軍壓縮到了一塊不到20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帶。日軍補給完全斷絕,後路也被無情切斷。

此時日軍才完全醒悟過來,這壓根就是一個陷阱。

但是明白過來又怎麼樣?三十五萬日軍已經掉坑裡去了。此時日軍主力聚集在朝鮮,只能看著鴨綠江一江春水向西流。在西北空軍及華東艦隊的打擊下,甚至是連鴨綠江都不敢太靠近了。

三十五萬日軍被圍得死死的,沈凝雲則並不急著殲滅這股日軍。

“司令,我們現在只要對日軍釋放毒氣彈,就能把日軍毒翻一大片,為什麼還要拖延呢?”王東昇不解的問道。

“現在這樣圍著日軍,消耗很小。我們西北則進入了戰時生產狀態,建設速度已經爆表了。”沈凝雲對王東昇說道:“我們考慮的不僅僅是戰爭,還要看到全域性。”

拖時間,無非就是給西北政fu一個繼續進行戰時生產的理由,也讓西北老百姓能夠無比熱情的投入生產建設。

自古便有‘牧民’之說,但老百姓也是有想法的。如果是強迫他們勞動,只會讓他們產生抗爭心理。

但是對外戰爭,在此時的中國,絕對能夠充分的調動老百姓的生產建設熱情。

華東艦隊戰勝日本海軍的訊息傳回西北各省後,老百姓幹起活來就更賣力了。整個社會,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及忘我的生產建設氣氛之下。

但是,前線的消耗並不大啊!

那麼整個西北政fu治下1。3億人,除了老人和學生,其他那麼多的勞動力一天工作普遍達到十個小時,甚至是十三、十四個小時,那麼這些勞動力消耗在什麼地方了呢?

自然是消耗在了工業建設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了,同樣也有許多勞動力消耗在了民用設施的建設上。

此時的中國缺乏物質,要想讓老百姓迅速富起來,那麼就得讓所有勞動力都積極投入勞動生產。

工業和基礎設施都建設起來了,財富分配不出問題,戰後老百姓就可以拿著戰時生產賺到的大把鈔票去消費他們所需的商品。

戰時生產期間工人不會磨洋工,而且還願意主動加班,連大量婦女都被動員進工廠上班,整個社會不存在什麼失業問題。

甚至是有大量的外省工人湧入西北治下省份,也全都獲得了工作崗位。戰爭一發生,政fu就開始瘋狂燒錢。財團也藉著這個機會,瘋狂燒錢投資。因為花出去的錢,是戰爭券,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