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遠處,則可以用數量多到恐怖的機槍和那些大炮來對付。
那些被空軍追殺得陣型鬆散的日軍遭遇上西北國防軍裝甲師完全就是一面倒的屠殺,血肉之軀完全無法和如此猛烈的金屬風暴抗衡。
這些試圖突圍的日軍很快就在向北逃竄的最後關卡上被打得橫屍遍野,西北國防軍裝甲師也如同是一個救火隊員,到處撲殺試圖跳出包圍圈的日軍。不過隨著後面的步兵師的快速跟上,日軍主力已經被徹底的圍死在鉗形攻勢中,已經被西北國防軍的兇猛鉗形攻勢一口吞下,接下來就是消化的時候了。
第243章 “無良妓者”
西北政fu此時的戰爭策略非常簡單,那就是先解決臺灣問題,然後把精力放在對俄方向擴張上去。
此時的俄國正好內亂,西北政fu只要插一槓子下去,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快速解決臺灣日軍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這樣一來西北國防軍就不會陷入兩面作戰的局面,畢竟戰爭對於經濟發展來說並不是太好的。
臺灣則是必須要收復的,所以這場戰爭是必須得打。
沈凝雲在指揮部裡面有些迫切的等待著戰場上勝利的訊息,一條條戰報從前方戰場上傳了回來,沈凝雲的神色很快就露出了笑容,作為一個穿越者來說,儘管知道閃電戰模式非常強大,特別是非常合適剋制塹壕戰模式,不過畢竟閃電戰西北國防軍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只能靠沈凝雲提供的資料進行建設。
西北國防軍此時能夠建立起閃電戰的能力,實際上與日軍太挫也有關係,西北國防軍的閃電戰方面,其中俯衝轟炸機方面還是有些缺陷的,木質結構的俯衝轟炸還無法太好的支援裝甲部隊。
不過日軍裝備那麼挫,也不需要那麼多的打擊手段,閃電戰的效果就可以得到實現。
就在這個時候,通訊兵送上了一封戰報,王東昇看過後欣喜的說道:“日軍已經被我們徹底圍上了,估計包圍圈裡的日軍數量不在少數。”
這樣的鉗形攻勢,並沒有把所有日軍都圍上,這次西北國防軍出動的作戰兵力是50萬,而十萬留作預備隊,只有四十萬投入了戰鬥。把日軍圍起來太多的話,容易打脫節,而且苗栗地區的地形也不允許投入那麼多的兵力。
“好,明天早上立即對日軍進行殲滅。”沈凝雲下令道,臺北日軍只要解決了,那麼臺灣基本上也就完全收復了,臺南的二十多萬日軍倒是不足為慮。
‘‘‘‘‘‘‘‘‘
“西北國防軍臺灣作戰最新戰報,22日西北國防軍於臺灣苗栗一線與日軍激戰十數小時,成功攻破日均構築的苗栗防線,併成功包圍日軍數十萬,具體人數還有待戰後統計,臺北日軍覆滅在即……”
西北廣播系統於22日晚向全國播報了這條戰報。
全國各省民眾紛紛歡欣鼓舞,都在為西北國防軍加油喝彩。
第二天一早,中華日報的頭條即是《日軍號稱東方凡爾登絞肉機的苗栗防線淪為笑柄,被西北國防軍兩小時攻破》
中華日報的前身即是西北日報,自從西北財團改組為中國民族財團後,旗下產業也開始脫離西北區域性色彩,更名為中華日報。
當天中華日報銷量大漲,人們看了這一標題後紛紛購買報紙。
此時的中華日報是********銷量最高的報紙,因為中華日報將銷售渠道鋪設到了全國各省各縣市,甚至是很多鄉鎮都有銷售渠道。西北治下各省基本上是全面鋪開,而其他各省的銷售渠道也還在不斷地擴充套件。
中華日報的前身西北日報自西北政fu成立以來,便是西北治下各省知識分子們每天必讀的東西。
西北重視教育,知識分子數量快速激增,所以銷量也在節節上漲。此時的西北日報一天就能賣出一千五百多萬份。
版面上的廣告也是寸紙寸金,而且不是有錢就能在上面做廣告,上面的廣告很多時候都是財團自己在用,而民資要想在中華日報上做廣告也行,不過好的位置都是財團的,而那些不是太顯眼的位置,還得出高價才能排到。
中華日報的銷量如此龐大,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中華日報上能夠獲知戰爭時期的最新戰報,以至於中華日報一到戰爭時期就銷量大漲,這個時候全國的民眾想要知道戰場上的戰況,只需要購買一份中華日報就可以了。
平時中華日報則報道諸多民生經濟發展成果,以及國際動態,已經對國內政策的一些報道,另外中華日報還是民族主義的輿論大本營,解讀國際局勢都是以民族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