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在東南亞、印度、澳大利亞等地的礦產資源自然是非常安全的,英美也不會去刻意的卡日本的脖子。

當中法越南戰爭爆發後,日本政fu則對中國民族財團拋售海外資產的行為有了解釋的理由:“支那人這是在準備戰爭,所以他們才將賺錢的礦山賣掉。”

日本政fu的猜想沒有錯,但是日本人卻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些礦產買了之後能夠賺錢。

結果當歐洲戰爭結束後,那些大量購買礦山的日本商人,基本上都虧的連****都不剩下了,欠下日本的銀行一屁股爛賬。

相比之下,中國民族資本財團的拋售行為則十分正確了。

戰後的世界,經濟不景氣,而且西方資本捲土重來,更使那些沒有關稅保護的亞洲各國民族工業一落千丈。而這時候的礦山因為戰爭期間在世界各國開得到處都是,導致戰後礦產方面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

中國民族資本財團在戰前買的礦山,那時候經濟也不景氣,所以價格低。戰爭過程中的開採讓中國民族資本財團大賺一筆,接著又高價賣掉,使之又大賺一筆。資本成倍的收回。

戰後各國經濟再度不景氣,礦山再度不值錢了。中國民族資本這時候如果缺礦山,也可以選擇買進,到時候價格又低得很。

財團賺錢的方式其實也就那麼回事,簡單的很。無非就是奇貨可居、低買高賣。奇貨可居也包括壟斷性經營在內,壟斷則靠軍事、行政、黑幫、交通、技術等等力量的輔助。

日本此時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恢復了不少元氣,正憋著氣,勒緊褲腰帶打造他們新的聯合艦隊。

四艘伊勢級戰列艦已經建好了一艘,其他三艘正在加緊建造。日本此時也在研究潛艇技術,不過進展不大,沒那個技術資料。

在這方面日本倒是有很強烈的緊迫感,因為********有了潛艇技術,甚至是連德國的潛艇很多都是********建造的。

這基本上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但是協約國拿********一點辦法也沒有,或者說是拿西北政fu沒有任何辦法。

西北政fu向德國出口潛艇,他們又能如何?甚至是西北政fu把鐵路都修到土耳其,而德國也把鐵路修到黑海地區,然後用船隻轉渡的方式連線兩條鐵路,形成一個明晃晃的進口通道,但是協約國卻不敢對這條運輸線下手,就是擔心將********逼向同盟國。

此時********向同盟國宣戰,儘管西北政fu不怎麼配合,但起碼是個好的徵兆和跡象。這也讓日本非常高興,日本此時依舊認為戰爭會持續很久,所以********如果參戰,肯定也會掉進這個泥潭,消耗掉他們許多的力量。

日本在這次戰爭期間,本來是非常不願意派兵到歐洲的,但是被中國教訓了一頓之後的日本,極為依賴英美老爹,所以只能捏著鼻子派了部隊到歐洲,三十多萬日本士兵幾年下來,只剩下十幾萬還能上戰場,其他的非死即殘,讓日本政fu肉疼得很。

不過日本人的打算很快就落空了,因為就向歐洲派遣民工和部隊的問題,在********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爭鬥。

這一輪的內鬥,就是段祺瑞在英法慫恿下決定向歐洲派遣首批10萬民工所引發的,這10萬民工剛開始招收,就遭到了西北政fu強烈反對。

第229章 被無視了

此時的歐洲戰場,已經變了一群非專業士兵為主的消耗戰,雙方士兵挖出長長的塹壕,拉起一條條鐵絲網。

然後雙方士兵躲在塹壕裡向對方射擊,炮彈、子彈向對方傾瀉,並挖掘地道用炸藥對敵人進行爆破攻擊。

雙方你包圍我,我包圍你。

因為雙方打到這個時候,職業軍人基本上掛得差不多了,就連德國都是如此。現在雙方几百萬計程車兵當中,大部分都是農夫、工人等沒經過職業訓練的軍人,他們在上戰場前可能只被訓練了一個月,就被派到戰場上當炮灰。

如今雙方拼的就是消耗,沒什麼技術性了。

唯一有點技術性的就是空軍,德國靠著空軍的力量,在物資比較缺乏的情況下還能支撐。

這場消耗戰好似沒有盡頭。

戰爭雙方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但是都有難以放棄的理由。

這個時候********把民工派到歐洲戰場,那就是要這些民工的命,到戰場上後死掉五分之一是最起碼的。

向歐洲派十萬華工,起碼有兩萬人要倒在歐洲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