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賺到錢,那麼沒有誰會願意去發展,畢竟賺錢靠金融,靠政策就行了,還需要科學技術嗎?
對於中國來說,一個財團就夠了。如果怕一個財團沒有發展的壓力,可以分拆成兩個財團,但最大的老闆都是一樣的,然後讓兩個財團進行良性競爭,這樣也就解決了缺乏發展壓力的問題了。
財團下面,可以有很多民資合股經營的公司,但是沈凝雲是不允許出現其他財團的。
這些合股經營的公司,在未來也將換成那些有技術性的。
例如一家公司靠技術起家,有很好的商品,但是沒有資金和渠道,這時候財團與這家公司合作,以注資和其他合作方式掌控這家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而原先的老闆,則負責把技術性這一塊做好。
至於那些沒有技術性的產業,財團可以逐漸把那些民資都踢出去,實現壟斷經營。
更為確切一點,那就是需要活力和創新的領域,讓民資上,從而使這些領域蓬勃發展。那些不需要創新的領域,財團自己就可以經營得很好,為什麼要把利益分給私人?財團的發展,雖然財團是私人的,但是一個老闆能花掉多少錢呢?大部分錢,還是將用在發展上。
不管是吞下東北也好,還是圍剿晉商也好,短期內是沒辦法展開的,沈凝雲還想讓中國穩定的發展幾年。
不過對越南方向的殖民擴張,卻已經在緊張而積極的準備了。既然內部短時間內無法取得突破,難麼擁有強大實力的西北軍事集團,則可以向外部進行擴張,將蛋糕做大。
此時的法國人,忙於歐洲戰爭,根本抽不出手來。
本來就遠隔萬里,加上又抽不出手來照顧亞洲殖民利益,此時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法國人此時根本不知道,他們的亞洲殖民地,已經被沈凝雲給盯上了。
第213章 北洋財團
1916年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因為西北的妥協,進而掌控了總統和總理人選,總統方面段祺瑞明白,如果進行選舉的話,根本爭不過西北。
因此段祺瑞需要一個傀儡總統,而這個傀儡找誰呢?
想來想去,黎元洪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人選。
黎元洪自辛亥革命起家後,被袁世凱騙到北京軟禁,並無什麼權力。不過黎元洪好歹名義上是副總統。
根據********的法律,副總統可以頂上去的。
於是很快總統人選便確定了,那就是副總統黎元洪。而國務總理,則由段祺瑞親自擔任。
段祺瑞打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意,而黎元洪並不甘心當段祺瑞的傀儡。在黎元洪上任後,段祺瑞為了抓權,自然對黎元洪的政務頻繁干涉。
再則,陸軍總長徐樹錚此人很是孤傲,看不起沒有權力的黎元洪,語氣冷漠,頤指氣使,把黎元洪氣個半死。
人家好歹是大總統,段祺瑞雖然干涉頗多,而且與他話語不多,但起碼很多時候還是嚴肅的面孔,還帶著一些正直和起碼的尊重。
徐樹錚不一樣了,一個狗腿子,還狗眼看人低。這如何能讓黎元洪不氣?
很是氣憤的黎元洪,開始與段祺瑞展開了頻繁的權力爭奪,但是段祺瑞手上有軍隊,他黎元洪根本爭不過。
只能是很多時候利用總統蓋章等權力噁心一下段祺瑞而已。
與此同時,黎元洪經常還是擔心受怕,因為一名北洋軍官潛入了他的官邸,帶著把刀,這個事件把他嚇得不輕。
很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爭鬥之後,黎元洪開始意識到,他在北京如果沒有靠山的話,是爭不過段祺瑞的,因為段祺瑞手上掌控著北洋軍事集團。
黎元洪也迫切的要尋找一個軍事上或政治上的靠山,黎元洪首先想到的是洋人,不過隨即否定了這個想法。
現在洋人在中國,說話未必管用了。
經過中俄戰爭和中日戰爭後,俄國和日本的在華勢力首先被掃除,剩下的英法德美幾個國家中,貌似也很不靠譜。這幾個國家在華利益,同樣也被西北給收拾了一頓,雖然是商業利益,但是有點腦子的人就明白,英法這些國家徹底滾出中國只是時間問題了。
此時的中國,西北很有錢,而且軍事強大,根本不需要抱洋人大腿。
投靠西北派系,則是黎元洪當前最好的選擇。
此時的西北派系實力強大,不僅在軍事上佔據上風,並且在中央和地方都有強大的政治集團。
黎元洪發現自己無法與段祺瑞抗衡後,隨即開始向西北派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