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霸主的爭奪,取決於戰爭勝利與否。十九世紀的戰爭主流是海戰,誰贏得了海戰誰就是世界霸主,英國脫穎而出成為日不落帝國。而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戰爭,則是以空戰為主流,飛機的出現,使戰爭進入立體化時代,誰掌控了制空權,誰就能打贏戰爭。而國與國的戰爭,將演變為比拼綜合國力,打的將是大兵團、大工廠、大實驗室。大兵團即是兵力優勢,大工廠即是物質供應量優勢,大實驗室則是軍事裝備的技術優勢。在這三個方面,我們中國在大兵團上佔盡優勢,超過四億的人口規模,將使我們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兵源。大工廠方面我們儘管極為劣勢,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機會。此時的世界,正在從第一次工業規模向第二次工業革命過度。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將被第二次共革命的電力、內燃機所取代。而西方資本財團與科技的掛勾並不牢固,如果他們靠金融就可以賺到錢,沒有誰願意花大價錢去更換他們手上還能使用的笨重蒸汽機。如果只要直接跨越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水平,建設起來的工業規模儘管不如英美龐大,但是卻能擁有比他們更為強大的生產力。而德國的正是技術的領先因而崛起。而英國也將因為工業裝置的更換遲緩而失去世界霸主地位。美國目前的工業裝置同樣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然而美國地域遼闊,一旦成功升級他們的工業裝置,將使美國在美洲強勢崛起。未來全球各國的工業技術都跨越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階段時,英法德都將失去世界頂級強國的身份,淪為二流國家。實際上,將只有三個國家將成為超級大國,那便是中國、美國、俄國。因為這三個國家,都擁有廣袤的疆域和更為龐大的人口。如果中國可以崛起,那麼日本也將毫無疑問的淪為二流,甚至是三流小國。而中國與俄國因為離得太近,必然也將只有一個能成為超級大國,美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若中國無法在其成為超級大國之前將其擊敗,美國必然也將能夠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中的一員……”
“中國要取得世界霸權,必須打敗俄國和美國,以及有可能團結在一起的歐洲,這三大敵人是我們必須在半個世紀內征服的。一旦半個世紀內未能擊垮這些國家,那麼將使世界陷入冷戰的對峙狀態,雙方的冷戰一旦升級,有可能導致世界的毀滅……”
楊度看完這本絕密的《二十世紀戰略指南》後,心中充滿了震驚。
他徹底意識到,這個時代的帝王之學,已不是單單一箇中國了,而是全世界。楊度也意識到,最精通這個時代的帝王之學的,竟然是西北少帥沈凝雲。
難怪西北會強勢崛起了。
透過那些未解密的檔案,楊度很快了解到了西北崛起的全過程,從在清泉寨辦廠開始,西北的崛起一直都是依靠著工業的支撐。後來又依靠人才培養,逐漸發展起來。而這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沈凝雲。
很難想象,一個人為什麼能在三歲就具備這樣的知識。楊度看來,這必然是上天的寵兒,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心中很是後悔,當初為什麼要跑到日本去,而不是跑到西北。
而透過對那些軍事技術研發基地的參觀,和對各部隊、工廠的參觀之後,楊度很快對西北的實力有了一個充分的瞭解。
總體的來說,西北已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和工業製造技術,而在工業規模方面也已經非常可觀,儘管在鋼鐵方面還不如美國,但只差一點就追平了,到1918年鋼鐵產量將直接超過美國。
而如今的現狀,與沈凝雲1905年寫的《二十世紀戰略指南》中所提出的大兵團、大工廠、大實驗室三個要點上,********已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了。
最具備優勢的自然是大兵團,這一年********的人口已經達到了4。6億人了,就算是動員個3000萬兵力都非常輕鬆。而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動員這麼多的兵力?
唯一可以稍稍抗衡一下的也只有俄國,擁有1。3億人口,而俄國在此時的歐洲戰爭中動員了1500萬兵力,結果直接把整個國家給搞垮了。
大實驗室方面,發展到此時,西北的研發規模,已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在軍事技術方面的研發,已經是世界領先地位。飛機、戰車、自行火炮等等新型軍事裝備都不是西方人能夠相比的。
大工廠方面,工業規模自然沒有美國那麼龐大,但是產能卻比美國還要高。因為美國的工業還主要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而********的工業則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生產力比美國高得多。
美國如果沒有完成工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