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再低價買回股份。
低買高賣,差價就厲害了。
至於民資,只要看準形勢都有錢賺。如市場繁榮時,民資擴大經營,然後在經濟蕭條前進行收縮,這樣一來則可以生存。
也就是說,財團並非不給民資活路。但財團確實是以民資作為盤中餐。
重工業方面,也可以吸納民資,但是如今西北重工業則不進行拆分,有些利潤極高的重工業,則不對民資開放。
相當於這次改革,並未動搖誰的利益,只是改變一種農業生產方式,以及改變西北集團的發展方式。
農業生產方式則將變為土地的大幅度集中,將一群地主聯合起來,對農業生產力進行整體的提升,為日後機械化農業鋪平道路。
工業上則吸納民資進行發展,強化發展速度。
西北政府則透過增加稅收等方式,將大大增加稅收。這些稅收的花費,如政府採購,建設工程,則交給西北集團承辦,西北集團在賺取較高利潤的前提下,確保這些工程的建設速度與質量。
西北集團在吸納民資後,將與民資一起綁在一架戰車上,就如德國在普法戰爭後,將德國貴族拉進容克財團當中。只不過,西北集團並不將那些地主、商人拉進核心,只是拉到外圍。
西北銀行經過幾年的醞釀後,也決定在1905年發行紙幣。紙幣面額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5分、1分、5厘、1厘。
這些紙幣將用上水印技術,可在銀行兌換白銀,這種紙幣稱之為金圓券制度,但這種兌換內部不進行,只在外部兌換。也就是說,在西北地區,紙幣發行後將不能兌換金銀,市場上一律用紙幣交易。但是如果西北民眾要到西北之外做生意,或是把錢匯到外省去,則可以換白銀、黃金。
這是一種不完整的金圓券制度,比當前世界各國採用的金圓券制度更先進半個級別。
西北集團的金礦開採所得黃金,則將積累為西北的黃金儲備,與此同時,西北政府將拿出三千萬銀元購買黃金,以建立黃金儲備體制。另外在紙幣發行上,成立西北中央銀行,西北中央銀行為西北集團獨資擁有,不屬於政府。1元及以上面額為西北中央銀行發行,1元以下輔幣則有西北政府財政部發行。
西北中央銀行直接發行貨幣買東西,那就太低階了。西北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則是用來貸款給企業擴大生產,貸款給民眾進行消費的。對於財團來說,錢只是一堆廢紙,真正有用的是資產。
有了資產,才能打仗。一個沒有工業資產的財團,歐美財團隨便放個屁出來就能把弄死。
輔幣則是有直接利益的部分,則交由西北政府發行,因為輔幣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拿到銀行換金銀的。而且輔幣容易遺失什麼的,政府直接發行輔幣,則可以直接用來進行花費。
與此同時,在蘭州還將成立證券交易市場、債券交易市場,這兩個市場都是圈錢用的,但是上市公司每年都會將盈利拿出來分紅,不似後世中國股市,只為圈錢而圈錢,上市公司都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相當於投資者買了股票後,只要不受市場起落影響,肯堅持持有的話,都是有錢賺的。當然,如果這樣的投資者太多的佔據了一個公司的股份,財團可以把這家公司玩破產,然後再用財團成立的另外一家公司以極低價格將資產買走。
要讓一家財團控股的公司很簡單啊!那就是在經濟快要蕭條前瘋狂擴大生產一下,直接就能完蛋。
債券則是西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可以發行的。如要修一條路,就發行多少債券,而債券有較高的利息可以拿,但是政府還不還得起錢,則必須看政府的財政收入情況了,也就是說債券這東西,是容易波動的。一旦政府財政不給力,或者打仗要輸了,再則受災什麼的,都將引起債券下挫。
西北集團則有最完善,最快速的資訊。如某地受災了,政府收入可以受影響了,則會立即拋售債券。等民資買進,就被套牢了。當債券價格不斷下挫,這時候西北集團則將考慮政府是否能還得起錢,這個問題是財團可以左右的,能不能還得起錢,財團自然一清二楚。如果能還得起,原本10塊錢買的債券,5塊錢買進。不僅本金賺了5塊,而且還能享有利率。
可以說財團斂財的規則很簡單,無非就是低買高賣、奇貨可居。低買高賣可以賺很多錢,而奇貨可居則是一些先進工業產品,如汽車、電器。
如電視,一開始可以高價賣黑白電視機,八寸的電視賣1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