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自己製造需要一些時間,說不定能夠忽悠一下德國佬。”沈凝雲確是想到了一辦法。
儘管自己造機槍和火炮,技術上確實不是問題,但是裝置上卻有問題了。一些裝置比較大,自己製造雖說能造出來,但是機械裝置廠人手沒那麼多,跑去製造那些機械裝置的話,其他機械裝置都不用造了。
而且經驗積累不夠,還得摸索一段時間。
這樣還不如,引進德國的技術。
“現在列強對我們並不是很友好,德國佬又是此次八國聯軍侵華的積極推動者,他們會聽我們忽悠?”沈進文奇怪的問道。
“資本只有擁有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容克財團要想推翻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霸權,他們必須靠技術取勝。所以德國人非常注重技術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夠拿出更先進的技術,甚至是德國人現在的技術……”
自甘肅軍拿都了第一筆賠款退回甘肅後,就銀子怎麼花的問題,沈凝雲提出了四個方面。
一個是搞教育,要在西北形成一個完善的理工教育體系,從而培養工業人才。
二是要加強軍備,甘肅軍現在的兵力,還不足以嚴密控制西北。因此機槍、大炮必須要有。
三是改善生產力和基礎設施,搞工業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其中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尤為關鍵。而發展離不開道路等基礎設施,所以還得修鐵路。
四是招募工業人才,快速形成一個完整工業體系。
本來按照計劃,是要拿出200萬兩購買軍火,以鞏固西北軍對清軍的軍事優勢,但是英國禮和洋行已經不接甘肅軍的軍火採購委託了,計劃位置落空。
顯然英國人對於甘肅軍俘虜慈禧,敲詐了六千萬兩銀子非常眼紅。在他們眼中,滿清就是一頭可以擠奶的奶牛,但是奶被甘肅軍擠走了,他們能擠到的就少了。但是英國人對於西北的甘肅軍又沒什麼辦法,因此對甘肅軍的政策就是封鎖,不再讓甘肅軍買到軍火。
隨著第二筆賠款的送達,甘肅軍的倉庫裡,已經價值八千萬兩白銀的金銀,如果最後一筆銀子到達,便可擁有上億兩銀子。
這筆銀子說多也多,說少也少,只看怎麼用。
在河西走廊,這個可以開闢上千萬畝耕地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此時正是一片忙碌,一群群的青壯正忙碌的修建著灌溉設施。
河西走廊的農業灌溉,依賴的是祁連山雪水的滋養。甘肅集團正在增加河西走廊的灌溉面積。
第一期將建設一個面積為300萬畝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從而支撐甘肅的工業發展。這三百萬畝耕地自然也就是甘肅集團擁有,然後招募佃農前來耕種,不過每年地租很低。
灌溉設施的修建速度還是很快的,炸藥、水泥使成本大大降低,當這些灌溉設施建設好之後,便可使河西走廊的農業抗災能力增強,形成每年保有的農業產出。
商品糧基地與蘭州等地的官道也正在進行修繕,只要地面夠平整就行,不需要搞什麼水泥路,因此修的是砂石路。
甘肅集團還在丹山馬場成立了軍馬養殖場,這個馬場漢代便是軍馬場,清代也是軍馬場,攻佔甘肅的時候,甘肅軍還在這裡收穫了八千多匹軍馬。
山丹馬場的環境非常好,因此是軍馬養殖的良好基地。如今沒有汽車,馬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以後裝備了火炮,都是得靠軍馬拉運的。
但是,農用和交通所用的馬匹更為重要,特別是交通運輸上,要想加強運輸效率,就必須有馬匹和馬車。
因此甘肅集團還在青海建立了五處馬場,專門用來養殖役用馬匹。
運輸效率最大的,自然是四輪馬車,一輛馬車可以用兩匹馬到八匹馬來拖運,其中重型火炮一般用六到八匹馬。運輸貨物,一般兩匹馬到四匹馬就差不多了。
馬匹和人力,是最原始的動力。而馬匹的效率,顯然比人力要強上許多。相當於馬匹在沒有汽車的時代以前,是很重要的生產力組成部分。
就算是蒸汽機時代出現了火車,但是依舊需要大量的馬車,因為火車需要鐵軌,但不是什麼地方都有鐵軌。
貨物上車、下車後,都需要馬車進行運輸。貨車使貨物運輸量增加,短程上的運輸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馬車。
甘肅集團有專業的馬車製造廠,隨著鋼鐵的冶煉,馬車的構造中鋼鐵增加,馬車也越來越耐用。
話說爛船也有三斤釘,這馬車與消耗性的農產品不同,是一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