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的鐵仍佔世界鐵總產量的95%%u4ee5上。

二十世紀初,世界上高爐最大的國家是美國,日產量為450噸,此時沈凝雲所在的年代還是十九世紀末。

450噸,這個數量在二十一世紀那絕對就是撲街,頂多只能算是中型的高爐,甚至只能算是是小型高爐。

但在這個年代,卻是大型高爐了。

可見這個年代世界工業水平的發展程度,中國如果抓住機遇,隨便跨越式發展一下就能追上了。

近代的中國,缺少的是一個穩定的環境。而清末的社會環境還算穩定,但是滿清實在太坑了。滿清因為沒有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導致了中國越來越落後,差距一被拉開,這個坑就越來越大,以至於這個坑到了二十一世紀初都還未填上。

近代高爐最大的改變,也就是使用了蒸汽機進行鼓風,這才使鍊鐵工業蓬勃發展。

製造蒸汽機對於機器廠來說是最基本的,因此鼓風方面完全不成問題,這也使沈凝雲主張發展冶金業有了良好基礎。

鋼鐵生產當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現象,那就是規模越大,成本越低。

但隴南缺乏基礎,其礦產規模也不足以支撐那麼大的規模,因此沈凝雲設計的是一個日產量為30噸生鐵的小高爐,主要在於先讓工人吃透技術,積累生產經驗。

因為隴南的條件制約,要想有一個良好的工業發展條件,還是要衝出隴南。要想衝出隴南,還是得依靠武力。

在衝出隴南之前,沈凝雲必須先讓清泉寨擁有一定的工業經驗,才能在衝出隴南後更快的形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

日本之所以崛起,就是甲午戰爭的賠款,建立了他們的工業體系。

第030章 工業革命的機遇

招撫一事,林秉成回到蘭州與饒應祺一說,饒應祺得知辦您團的沈進文中過秀才,頓時大為驚喜,以為得一干將。

不過對於軍費的問題,還是有很大不同意見的。

清泉寨民團要按照新軍模式來編練,那麼所需的銀錢就多了,饒應祺顯然不想出太多的錢。

新疆、甘肅本身就不是一個富庶的省份,作為兩省巡撫,饒應祺自然要節約財政,如果多出一個按照新軍編練的部隊,那麼開支顯然要增加不少。

所以饒應祺只願意每年出十萬兩軍費。

清泉寨那邊,自然也有應對辦法。沈進文馬上建議,繼續施行當前的民團制度,並自己開辦實業以籌軍餉。

饒應祺倒是樂了,如果清泉寨民團能夠自給自足的話,那倒是省心了,於是也便同意了。

因為要在隴南繼續以開辦民團的方式來籌集軍餉,並要在隴南開辦實業,所以清泉寨民團改駐禮縣。

禮縣離天水比較近,又可控制西和縣、成縣、徽縣、兩當縣、階洲、文縣等隴南地區,自然就是首選的地方。

秦州也是不錯的,但是秦州作為地方中心,魚龍混雜一些,不方便開展一些活動。

招撫一事談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雙方就各個問題反覆磋商之後,才正式定下了招撫事宜。

清泉寨民團更名為隴南軍,張奎發擔任標統一職,沈進文和趙維書擔任副標統,清泉寨民團搖身一變,從土匪到民團,又變成了官軍。

受撫後,清泉寨民團士兵有些不理解,為此郭士銘帶著教導隊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思想開導。

“我們當前力量弱小,所以不能與滿清正面抗衡,受撫只是權宜之計,一旦有了機會,我們就將光復漢室江山……”

這樣的思想開導穩定了軍心。

清泉寨民團也開始計劃搬遷到禮縣去,不過寨子裡的一些工業是不用搬遷了,清泉寨的基業還是不能丟的。

如今清泉寨發展工業,已經不能侷限於一個清泉寨了。一個清泉寨,是發展不出什麼名堂的。

很快清廷授印的人就來了,不過授印按理說是要叩謝皇恩什麼的,但是張奎發他們卻是沒一個下跪的,搞得場面有些尷尬,不過接著塞了點銀子過去,氣氛頓時又融洽了。

半個月後,清泉寨民團主力,開始從清泉寨,轉移到禮縣。至於清泉寨那邊,周邊早就沒有土匪了,官府更是不敢去動清泉寨的利益,現在清泉寨民團已經變成隴南軍了,要動也得掂量掂量。

禮縣則是一個小縣城,只有一個十字型的大街,叫東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人口也不多。

不過禮縣這裡位於河谷地帶,農業還不錯,另外鹽官鎮